-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发性口疮19例临床分析
【 论文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 中医 治疗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复发性口疮19例用清热泻脾散加味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89% 。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recurrent aphtha by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QingReXiePi Powder were adopted by 19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phtha .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9%.
【Key words】Recurrent aphtha;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近年来,笔者运用清热泻脾散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年;糜烂面见于舌体部5例,口内粘膜6例,两处均见8例;溃烂面5个5例,片状糜烂13例,满口赤烂1例;溃烂表面均覆盖黄或白色分泌物,周围红肿。
1.2 治疗方法 用《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旨》之清热泻脾散,此方由栀子、黄连各10g,生石膏40g,生地20g,黄芩15g,赤茯苓12g,灯芯草3g组成。加味方法:烦躁、面赤唇红、苔黄加连翘、寒水石;大便秘结加大黄;小便短赤加淡竹叶、芦根;口燥烟干、少苔加知母、麦冬、怀牛膝。煎服法:上药文火煎半小时,取汁400ml,冷却后少量频服,一日一剂,小儿酌减,疗程3-7天。
1.3 疗效标准 (1)治愈:溃烂面愈合,症状消失。(2)显效:溃烂面逐渐缩小,趋于愈合。(3)无效:溃烂面无明显改善。
1.4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15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9% 。
2 典型病例
2.1 陈××,男,52岁,干部。2003年5月18日初诊,述口腔生疮,反复发作3年。3天前酒醉后口腔内又发生溃烂,灼热疼痛难忍,说话、进食困难,口渴、口臭、流涎、心烦,大便已3日未行,小便短赤,自己服用甲硝唑、氨苄西林等药效果不明显,故前来就诊。诊见左右两侧颊粘膜及舌尖舌体共有融合成片的溃烂面5处,表面有黄色分泌物,周围粘膜红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口疮(心脾积热),西医诊断:复发性口疮,治法:清热泻火,导热下行,方用清热泻脾散加味。药如下:栀子、黄连各12g、生石膏40g、黄芩15g、生大黄5g、赤茯苓15g、生地15g、连翘20g、寒水石30g、淡竹叶15g、芦根15g、灯芯草3g,连服2剂后,红肿热痛大大减轻,能进食流汁饮食,二便通利,心情舒畅。查见:溃烂面缩小,周围红肿渐消退,仍有少量黄色分泌物,舌红苔黄、脉滑,热势趋退,上药调整为栀子、黄连各10g、生石膏30g,生地20g、黄芩12g、赤茯苓10g、连翘20g、寒水石20g、灯芯草2g,连服3剂后红肿热痛消失,溃疡面已愈合。嘱其忌食辛辣厚味之品、戒酒,随访半年未复发。
2.2 患儿刘×,1岁零1个月,人工喂养,体弱多病,2天前发现左侧舌边有红疹,未引起重视,2天后患儿拒绝进食而前来就诊。诊见小儿烦燥,面赤唇红,左右两颊及上腭粘膜满布片状溃烂面,上附有黄白色膜状物,周围红肿,触痛明显,无出血,口气臭浊,舌质红,苔黄,纹紫滞,追问其大便虽每日能解,但臭秽,小便黄少,此乃感受湿热毒邪,内郁不得通泄,蕴结心脾,上蒸于口之小儿口疮,治疗以清热解毒,泻火除烦为法,方用清热泻脾散加味。用药如下:生石膏10g、栀子3g、黄芩5g、黄连2g、赤茯苓5g、生地8g、芦根8g、淡竹叶6g、连翘10g、寒水石10g、生山楂10g,患儿频服2剂后,烦燥、面赤唇红消失,小便清,能进食,溃烂面缩小,周围红肿渐消。继服上方2剂,溃烂面逐渐愈合。随访3个月后有复发,又继服上次处方而愈。后随访5年无复发。
3 体会
《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云;“手少阴,心之经也,心气通于舌;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口舌证治》指出:“口舌生疮糜烂名曰口糜,乃心脾二经蕴热深也。”口为肺胃之门户,外邪侵袭,肺胃邪热上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内蕴化热,熏蒸于口;或情志抑郁,郁久化火,或思虑过度,心火上炎;或阳旺阴虚,久则化为纯热,热气熏蒸胃口;阴虚浮火循经上干。实火、虚火均可循经上浮导致口舌生疮。复发性口疮属祖国医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docx VIP
- 糖尿病入院记录模板.docx VIP
- soap病历中医的书写课件.ppt VIP
- V90伺服驱动器与S7-1200通过FB284进行PROFINET通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非常详细).docx VIP
- 体育教学论:体育教学过程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DB61_T 1741-2023 矿山生态监测规范.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研究.docx VIP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辨析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病句——抓住病症,找出病因.doc VIP
-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10月质量检测练习化学试卷+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