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风险研判,科学监管.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风险研判,科学监管要点

(2)、非食用物质-硼砂 硼砂为一种化工原料和药物,也是一种外用消毒防腐剂。时有发现商贩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以增加食品的韧(弹)性、脆度、保水性及保存期,起到防腐和改善品质的作用。含有硼砂的食品主要是肉丸、成品湿面、粽子和腐竹等,这些食品加了硼砂后,可以改善口感,使产品色泽亮丽,韧度高,久煮不糊,以此达到招徕顾客而赢利的目的。 危害:人食用含有硼砂的食品后,轻者会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严重者会造成呕吐、腹泻、红斑、循环系统障碍、休克及昏迷等硼砂中毒症状。 ?这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又名碱性绿、严基块绿、孔雀绿。 它既是杀真菌剂,又是染料,易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属三苯甲烷类染料。由于“孔雀石绿”中的化学功能团三苯甲烷具有高毒、高残留及“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 为什么要用孔雀石绿呢? 1、个别运输商用“孔雀石绿”对运输水体消毒,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 据业内知情者透露,鱼从鱼塘到当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再到外地水产品批发市场,要经过多次装卸和碰撞,容易使鱼鳞脱落。掉鳞会引起鱼体霉烂,鱼很快因此死亡。为了延长鱼生存的时间,绝大多数贩运商在运输前都要用孔雀石绿溶液对车厢进行消毒,而且不少储放活鱼的鱼池也采用这种消毒方式。同时,一些酒店为了延长鱼的存活时间,也投放孔雀石绿进行消毒。而且,使用孔雀石绿消毒后的鱼即使死亡后颜色也较为鲜亮,消费者很难从外表分辨. 2、一些养殖渔民在防治水霉病等病害中使用“孔雀石绿”。 肉眼如何辨别“孔雀石绿”鱼 ??? 一是看鱼鳞的创伤是否着色。受创伤的鱼经过浓度大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发绿,严重的呈现青草绿色。 ?? ?? 二是看鱼的鳍(qi)条。正常情况下,鱼的鳍条应是白色,而“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的鱼,鳍条易着色。 三是若发现通体色泽发亮的鱼应警惕。 丙烯酰胺 苯并芘 氨基甲酸乙酯 丙烯酰胺主要用作合成聚丙烯酰胺的单体,2002年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首次报道在经高温加工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并以油炸马铃薯类制品中含量最高。之后,各国研究者均报道了类似结果,丙烯酰胺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丙烯酰胺的食物来源 ? 很多高温处理的食物都会含有少量丙烯酰胺,但咖啡、油炸或烘焙的土豆是欧洲成年人丙烯酰胺的主要摄入来源,而小孩子吃进去的丙烯酰胺有一半来自炸薯条。东方人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根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估计,当地人摄入的丙烯酰胺有约45%来自炒菜。这主要缘于爆炒的烹饪方式,比如爆炒西葫芦的丙烯酰胺含量可以达到每公斤360微克,比炸薯条还高。由于大陆地区的居民也喜欢煎炒烹炸,因此应该和香港的状况差不多。 丙烯酰胺的产生 ? 丙烯酰胺在人类漫长的烹饪史中一直存在,只不过2002年瑞典科学家才在食物中发现它的踪迹,随后英国、挪威等多国科学家证实了这一结果,所以这又是一个“吃了几千年都没事,结果还真有事”的典型案例。 ? 丙烯酰胺是由“还原糖”(比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过程中,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美拉德反应其实你并不陌生,简单讲就是食物颜色逐步变深并散发诱人香味的过程,比如烤肉、烤面包等。 丙烯酰胺的危害 首先它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已经有确凿证据证明它能导致动物的癌症。是否导致人类癌症还无定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均在关注和研究中。其次它可能有损神经系统、婴儿早期发育和男性生殖健康。某些特殊职业人群可能因为大剂量的摄入而造成神经损伤或其他健康损害,但靠吃是吃不到这种量的。 各国如何控制食品中的丙烯酰胺 ? 目前世界各国尚未制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限量,但大家都在努力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比如国际食品法典、美国、欧盟等均为工业界提供了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操作指南。欧盟提出了一个参考值(indicativevalue)用于督促和指导企业降低丙烯酰胺含量(对于炸薯条是每公斤600微克),“雀巢咖啡丙烯酰胺超标”的乌龙新闻就是因为对这个参考值的误读。   在政府、科学界和工业界多年的共同努力下,控制丙烯酰胺已经取得一些效果。以欧盟为例,薯片里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从2002年的每公斤736微克降低到2011年的358微克,整整降了一倍。 1、丙烯酰胺作为食品加工中形成的物质,其相关报道极易引起消费者恐慌,应加强风险交流,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风险。 2、烹饪时,在确保杀灭微生物的同时尽量避免过度烹饪。对于食品加工企业,应改进生产工艺和条件,尽量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 3、提倡平衡膳食,降低风险。 苯并[a]芘是多环芳烃的一种,多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