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专题十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一)文字:
商朝甲骨文,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商朝甲骨商周金,西周大篆小篆秦。)
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推广隶书。
(二)文化:
①历法: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
②医学: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汉代名医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世界医学史的创举; 编了
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后世尊称“医圣”
③书法:唐代:颜筋柳骨。 宋代:苏黄米蔡“宋四家”; 元代:赵孟頫
绘画:唐朝阎立本;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画圣”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元朝赵孟頫,称颂他的画“神品”
④雕塑: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
隋唐时期,甘肃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画和彩色雕塑最为珍贵,世界最大艺术宝库之一。
⑤宗教:佛教西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东汉明帝寺,开建佛寺。
东汉时,道教兴起,创始人之一张陵。
⑥文学:战国末期楚国屈原,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
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唐诗:唐朝我国诗歌的
黄金时代。 杜甫:“诗圣”“三吏”“三别”,“诗史”
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气势豪迈
宋词:宋代主要文学形式 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辛弃疾:《破阵子》
元曲: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造纸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称“蔡侯纸”。
影响: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九章算术》:东汉时期数学名著,总结了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某些内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地动仪:东汉晚期,张衡制作能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麻沸散:汉代华佗制成,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建造,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长安城: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
印刷术:唐朝时《金刚经》,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早于欧洲四百年。
影响: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战国时期的司南,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影响: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火药: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四)史籍《史记》与《资治通鉴》
西汉司马迁《史记》:记述了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诗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五)思想
百家争鸣:
儒家学派(孔孟之道)
(一)孔子
1、春秋晚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2、政治思想:主张“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苛政猛于虎)。
3、教育贡献:(1)创办私学,不分贵贱,“有教无类”,有利于教育公平。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如P47孔子对冉秋和仲由的教育。
学习态度:如: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如“学而时习之”
4、《论语》:孔子弟子整理记录孔子言论的书。
孟子
1、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亚圣”
2、主要思想:①笼统反对一切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片面)
②提倡“仁政”,轻徭薄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可持续发展思想,不过分捕捞鱼鳖,按季节伐树。(生态环保意识)
④人格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道家学派(老庄之学)——清静无为
老子
1、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2、著作《道德经》
3、主张:①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朴素辩证法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