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mp;quot;天下观amp;quot;的寓意及其社会学阐释.pdf
第 卷第 期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 月 ( )
【社会学研究】
“天下观”的寓意及其社会学阐释
王丽丽,倪 炜!
(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沈阳 )
摘 要:中国“天下观”是举世唯一的社会观,为中国社会发展规约了方向。古代中国天下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心文明
与外围蛮夷的区分。中国的“天下观”实际上包涵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空间地理上的概念,即中国人如何确立着自己
在世界范围内的空间位置;二是社会寓意方面的,即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独特的文明与传统。也即自然的天下观和人文的
天下观的含义,实际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源自一个社会基础,即中国的乡土习性。“天下”视域下的中国社会既是充满
僵化与超稳定因素的社会,又是弥布活力与变革的社会,在这里,“自然”的天下观变化是主导中国总体性社会变革的直
接根源,而扎根于中国文化精神的“人文”天下观是中国社会发展模式形成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中国“经验”形成的理
论前提。
关键词:天下观;乡土习性;社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 — —
于国人而言,“天”的影响可谓全面而深刻。 思想,而且潜含了中国先民们自认为是居于天地中
“天”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与存在的时间与空间,还 心的想法。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发现,它可能
是人类理解和判断一切的基本依据,仿效“天” 与古代的巫术有关! 。这说明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天
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则, 圆地方、大地有四极八方、四方有神祗作为象征的
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天”是自然的 空间概念。这个概念的形成对于中国古典的社会思
天象,是终极的境界,是至上的神祗,还是一种不
想产生了奠基性的作用,表现在:其一,中国古代
言自明的前提和依据。“天人合一”构成了天下一
思想世界一开始就与“天”相关,这种对天地的
统、君主权威和理性法则的终极依据;“天下”一
感觉与想象对此后中国人各种抽象观念的形成有密
说不仅形象地显示出了先祖的“世界观”,也凸显
切的联系;其二,通过“天”的推演,特别与神
了浪漫又自傲、博大又精深的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
话相遇后,就会在人间的意识与仪式中形成中央之
基础。
帝国与四方之神祗的整齐神谱,特别是当这种观念
一、“天下”观的形成与演变 延伸到社会领域,就会成为中央帝国领属四方藩臣
中华民族的先祖关于“天”的概念形成的逻 的政治结构的神圣性与合理性依据;其三,对
辑原始起点可能在于对“天体地形的观察体验和 “天”解释权的占有使王权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
认识中,由天地四方的神秘感觉和思想出发的运思 同时也成为现实生活中制度性的、可操作性的
[ ] [ ] ;其四,由“天”延伸出了“天下”,
和想象” 。它包含了宇宙天地有中心与边缘的 “知识”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王丽丽( —),女,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转型比较研究;倪炜( —),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 ——社会学和心理学视野中的张爱玲与奥斯丁.pdf
- "文本社会学"的批评与方法.pdf
- "新型现代性"社会学理论实践理路--对郑杭生"社会互构论"的初步阐释.pdf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学研究.pdf
- "理解社会学"的功利性--解析马科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用主义倾向.pdf
- 1905年留日生集体归国运动之社会学透视.pdf
- 1957年费孝通重建社会学的遭遇.pdf
- 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学科期刊全文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pdf
-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学两大学派之比较分析.pdf
- 21世纪乡村研究的新挑战一个社会学的视角.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