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57年费孝通重建社会学的遭遇.pdf
2007 年3 月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r. ,2007
第9 卷 第2 期 JournaI of Jiangsu University(SociaI Science Edition ) VoI. 9 No. 2
1957 年费孝通重建社会学的遭遇
李 刚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
[摘 要]1952 年院系调整后,社会学专业被取消,社会学研究者大部分被迫改行。1956 年,
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问题引起国家的重视,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面对相对宽松的
政治环境和社会转型期大量亟待研究的社会经济问题,费孝通、吴景超等老一代社会学家启动
了社会学重建运动。但是,反右运动中断了社会学重建的进程,由于被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
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复辟运动,参与重建运动的社会学家遭到政治上的整肃,有的甚至被划
成右派分子,如费孝通,遭遇了疾风暴雨式的大批判。社会学重建的中断造成学术传承的断
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资产阶级社会科学”被认为是伪科学、反动的学科,在中
国大陆被迫中断近30 年。
[关键词]费孝通研究;社会学重建;反右运动
02 - 0037 - 08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 6604(2007 )
自清朝以来,西方社会科学逐渐传入中国。民 社会学家对费孝通的影响很大。在燕京大学时,
国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在大学里设院建 费孝通曾听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派克的课。
系,一批从日本、美国、欧洲留学归来的学者成为中 派克是美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强调亲闻、亲历、
坚力量。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雏 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尤其强调把这些调查结果和
形初具,社会科学建立初步的学术规范,形成了自 社会学家自身的经验融合生长在一起,从而提出
己的学术特色和传统。对于中国这样在现代化建 基于直接经验的知识。这一点给了费孝通极大启
设方面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社会学是非常重要 发! 。1936 年到英国留学后,他遇到了马林诺夫
的。吴文藻、吴景超、李达、李景汉、潘光旦、费孝通 斯基。马林诺夫斯基是人类学家,“在他之前的
等为中国社会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时 多数人类学家属于‘摇椅上的学者’,他们利用传
代的突然转换,社会学这门本来非常有前途的学科 教士、探险家、商人对非西方民族的记载,来整理
却被终止了[1]。自1953 年社会学专业被取消以 自己的思路,描述人文类型,构思人文世界的宏观
[2 ]
后,社会学有两次重建运动,一次发生在 1956 至 历史与地理关系” ,而马林诺夫斯基非常强调
1957 年,一次是在1978 年之后。在这两次社会学 田野工作,强调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于西方的人文
重建运动中,费孝通皆是领袖人物,遭遇却迥然不 类型中的制度、行为方式、思想方式进行总体思
同。其中揭示的历史意味,启人深思。 考。马林诺夫斯基的治学观点强化了派克对费孝
通的影响,同时启发费孝通要从文化论的整体观
一、被迫告别社会学的社会学大师
点思考问题。而吴文藻除了给费孝通铺就了通往
在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天下观"的寓意及其社会学阐释.pdf
- "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 ——社会学和心理学视野中的张爱玲与奥斯丁.pdf
- "文本社会学"的批评与方法.pdf
- "新型现代性"社会学理论实践理路--对郑杭生"社会互构论"的初步阐释.pdf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学研究.pdf
- "理解社会学"的功利性--解析马科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实用主义倾向.pdf
- 1905年留日生集体归国运动之社会学透视.pdf
- 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学科期刊全文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pdf
- 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学两大学派之比较分析.pdf
- 21世纪乡村研究的新挑战一个社会学的视角.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