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势病种护理常规
骨伤科优势病种
诊疗常规
护理常规
贡井区中医医院
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常规及护理常规
目 录
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诊疗常规
二、项痹(颈椎病)诊疗常规
三、桡骨远端骨折诊疗常规
六、桡骨远端骨折护理常规
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诊疗常规
1、病名1.1 中医:腰痹
1.2 西医:腰椎间盘突出
2、定义:由于载重和脊柱运动,使腰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和扭转 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致腰腿痛等症状,属祖国医 学腰痹病范畴。
3、诊断标准
3.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3.2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3 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3.4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 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 伸力减弱。
3.5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 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 程度。
4、治疗方案:以牵引、针灸、按摩、拔罐、中药为主要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适当静脉给予活血化瘀药。
5、中医证候分类
5.1 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选方: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龙、香附、羌活、 秦艽、灵脂、没药、牛膝、甘草。 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2 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 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选方:干姜苓术汤—甘草、干姜、云苓、白术。
取穴:肾腧、腰阳关、关元俞、大肠腧、委中。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 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3 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 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止痛。
选方:四妙丸加减—黄柏、苍术、牛膝、薏仁。
取穴:膀胱腧、秩边、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
操作:针用泻法,留针 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5.4 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 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痿、早泄, 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 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逆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选方:4.4.1 偏阳虚,用右归丸—熟地、生地、山茱萸、肉桂、当归、枸杞、菟丝子、鹿角胶、杜仲。
4.4.2 偏阴虚,用左归丸—熟地、山药、枸杞、菟丝子、山萸肉、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取穴:肾腧、大肠腧、命门、腰眼、太溪。
操作:针用补法,配用灸法,留针 30 分钟,10 天为一疗程。
6、治疗难点
由于平时缺乏锻炼,生活习惯等,该疾病有增多趋势,且人们对该 疾病或多或少有此认识,一旦发病,多数均是到盲人按摩或私人诊 所进行不规范治疗,且反复进行,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使得治疗 难度加大。同时,目前治疗该病的微创方法较多,使得适应症范围 扩大,最终疗效不如人意,为患者增加了痛苦。
7 解决难点思路
仍然是以防治结合,加强宣教,保养,锻炼并重,防止复发。同时, 该病类型中中央型突出症患者有大部分仍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 以往手法推拿总是为禁忌,但通过临床观察,并不是不可为的,只 要力度、手法选用适当,仍可收到较好疗效。
8、疗效评定
8. 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 70 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
8.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8.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项痹(颈椎病)诊疗常规
1、病名
1.1 中医:项痹
2.2 西医:颈椎病
2、定义: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劳损所致邻近组织受累而引起的
相应症状和体征,属祖国医学项痹范畴。
3、诊断标准
3.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3.2 多发于 4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
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3.4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和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 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 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3.5X 摄线正位报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 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 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 及 MRI 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4、治疗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