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ppt

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计划经济体制有哪些特点? 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经营决策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缺乏自主权。 分配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吃“大锅饭”。 否定商品经济的存在,否定市场及价值规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三年经济困难(59-61)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空山吃坐 特点:一大二公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 农村的顺口溜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农村生产力水平 从材料可看出人民公社体制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运动 危害 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 3、导致59-61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巩固,指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 。充实,指以少量的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 。提高,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庆油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素岛 包头钢铁基地 武汉钢铁基地 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 兰新铁路 包兰铁路 十年建设成就 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留下怎样的启示: 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启示一: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启示二: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论十大关系》1956 (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10题)“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啊娘,还是公社的山羊大,跟它比,我简直就是屎克郎’”。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一)国民经济陷入混乱 ①经济计划废置;②经济工作瘫痪;③交通运输阻塞; 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物质供应紧张;⑥人民生活下降 (二)1973、1975年经济复苏 原因:周、邓主持工作 (三)“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①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直接损失5000亿元 ②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 其宝贵的发展机会,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 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 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 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66-76) 年代 工农业生产总值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75年 1956-1976年的中国经济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八字方针 周恩来(71-73) 邓小平(75) 经济体制走向什么方向?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⑴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⑵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⑷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⑸抓住发展机遇。 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小结: 中国巨变之农业新貌 经济腾飞 民主政治 科教兴国 文化繁荣 民族团结 生活美好 祖国统一 走向世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时期 曲折发展十年 (全面建设十年)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 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