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及圆口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脊索动物及圆口纲要点

文昌鱼 文昌鱼肉红色,晶莹、半透明状,两头尖尖,40~57毫米;美国产的加州文昌鱼可长达100毫米,以我国厦门及青岛所产的白氏文昌鱼最为著名 圆口纲主要特征 一、进步性特征(进入了有头类、无颌发展水平) 1. 出现软骨弧片 2. 有脑和脊髓的分化(10对脑神经) 3. 鳃裂中有中胚层形成的鳃丝 4. 出现了真正的心脏 二、原始特征 1. 脊索终生存在、无脊椎骨、全为软骨 2. 脑发达程度低、10对脑神经、五部脑在一个水平面上、 内耳1-2个半规管、无外耳、中耳 3. 无上、下颌 4.肌肉按节排列、分化少 5. 只有奇鳍、无偶鳍(唯一无附肢的纲) 6. 生殖腺单一、无生殖导管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循环 其他 尾索动物亚门 在尾部 在尾部 有 开管式 具被囊 自由、固着 头索动物亚门 终身 纵贯全身 终身 无分化 有 闭管式 无心脏 肌肉分节 单体 圆口纲 终身 软骨弧片 脑、脊髓 内耳1-2半规管 鼻孔单一 中胚层形成的鳃丝 单循环 肌肉分节 无上下颌 无附肢 具口漏斗 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 具吸附型口漏斗和角质齿;头部具1对眼,一个鼻孔位于两眼之间稍前方。背鳍发达。鳃囊7对。由于具有7对外鳃孔和1对眼,故俗称为八目鳗。我国的七鳃鳗都分布在东北地区,包括有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瑞氏七鳃鳗(L. reissnei)和日本七鳃鳗(L. japonicus ) 。 三、特化特征 1. 具吸附型的口漏斗 2. 鼻孔单一 3. 鳃位于鳃囊内 陡鳍七鳃鳗 日本七鳃鳗 盲鳗目(Myxiniformes) 无口漏斗,具2对吻须和1-2对口须。眼退化,埋于皮下。鳃孔1-16对。雌雄同体,雄性先发育,卵直接发育而不经过变态。均海产,通常穴居海底泥沙中,常通过鱼鳃进入体内,咬食内脏和肌肉。如蒲氏粘盲鳗,外鳃孔6对,分布于我国东海、黄海。 新西兰粘盲鳗 盲鳗的嘴 太平洋粘盲鳗 紫粘盲鳗 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内部构造比较 十一、 脊索和神经管的形成过程 脊索(notochord) 位置——位于身体背部、消化道上方、神经管的下面。 结构特点——由原肠背侧的部分细胞离开肠管,成为中胚层而形成的棒状结构。脊索既结实又有弹性,起到与骨骼一样的作用,故能支撑身体。 存在方式——低等脊索动物种类终生具有脊索; ——有的种类仅在胚胎和幼体存在脊索; ——高等的种类脊索只出现在胚胎期,成长 时被脊柱 取代。 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位置——位于身体背部脊索的上方的管状结构。 结构特点——由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管状结构。 存在方式——低等脊索动物种类终生存在; ——有的种类仅在胚胎和幼体存在; ——高等动物种类的背神经管前方分化为脑 、 后段分化为脊髓 脊索 背神经管 存在方式 1.低等种类终生具有脊索 2.有的种类仅在胚胎和幼体存在脊索; 3.高等的种类脊索只出现 在胚胎期,成体时被脊柱 取代 1.低等种类终生存在 2.有的种类仅在胚胎 和幼体存在 3.高等种类的背神经 管前方分化为脑 、 后段分化为脊髓 起源、 特点 是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部分细胞离开肠管,成为中胚层而形成的棒状结构 由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管状结构 咽鳃裂(pharyngeal gill slits) 位置——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是消化管前段的两侧 裂开与体外直接相通而形成的裂孔,内有咽鳃 特点——是呼吸器官 存在方式——低等脊索动物终生存在; ——高等种类只见于胚胎或幼体,随后 完全消失。 次要特征 如有心脏存在,都在身体消化管的腹面; 如有尾存在,尾在肛门后形成特有的肛后尾; 如有骨骼存在,都是中胚层形成的活的内骨骼; 循环系统除尾索动物外,都是闭管式循环; 都是两侧对称、身体分节的后口动物; 都是三胚层、真体腔动物 棘皮动物假说(echinoderm hypothesis) 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 理由:1.棘皮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属于后口动物,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