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绥化经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强绥化经济

做强“五型经济”,争创“五个一流” 实现“中心崛起、富民强市”,绥化向全省第一方阵挺进 一、物华天宝 魅力绥化   在祖国边陲省份黑龙江中部,有一块神奇的土地——绥化。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处世界上三大优质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呼兰河流域,属寒地黑土核心区。绥化地势构成为二山一水七分田,东接林城伊春听松涛,南连省城哈尔滨饮松水,西枕油城大庆赏鹤鸣,北望边城黑河迎商潮。全市总人口586万,其中农业人口429万。全市耕地面积2677万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绥化,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多年来,勤劳、智慧的绥化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2004年5月,绥化被中国特色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称号。此外,绥化还拥有很多享誉国内外的“中国之乡”名头。从1996年兰西县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亚麻之乡”开始,相继有“中国奶牛之乡”、“中国绿色食品之乡”、“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瘦肉型生猪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猪之乡”、“中国玉米之乡”、“中国万寿菊之乡”等代表资源优势和实力的桂冠尽揽怀中。这些“中国之乡”向世人展示着绥化区域内各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也搭建起了吸引投资、创造商机的经济发展舞台。   绥化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绥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绥化市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 晚清时绥化被称为北团林子,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85年11月20日)设理事通判厅即绥化直隶厅,厅治在北团林子,是绥化建置开始。就在这时将北团林子改名为绥化。绥化书语史载,“绥”为安好、安抚之意,《诗?小雅?鸳鸯》:“福禄绥之。”《周颂?桓》有“绥万邦”记载。多为祝颂安好用语。“化”则“变也”,造化、教化之意。绥化有安抚教化、造化发展、吉祥安顺的意思,可谓寓意之深。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置绥化地区行政公署,1999年,撤销成立地级绥化市。全市现辖1区、3市、6县,70个镇、90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  二、项目绥化 强势崛起   今天,绥化和绥化人正在经历一些重要的转折,这些转折将把绥化这个传统的农区引领进一个全新的境地和发展阶段。这些转折包括,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折、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转折、由大农村向大城市群的转折、由经济弱市向经济强市的转折。   最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绥化历史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过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然而作为传统农区,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和经济实力薄弱又是绥化一直难以摆脱的基本市情,如果不加快发展步伐,很可能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大潮中被边缘化。   “要实现绥化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必须强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项目出就业富群众、项目出利润富企业、项目出税收富财政、项目出综合效益富社会,项目建设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可以说,绥化586万人的民生和福祉都系于项目建设,没有项目建设,建设和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绥化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必须抓住项目这个发展的‘牛鼻子’,因此 ,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大发展、大跨越的第一要务。2011年2月28日,新一任绥化市委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会上新组成的市委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绥化是后发地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就项目建设而言,当地的优势和潜力还是明显的。绥化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优质、丰富的农牧资源筑牢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坚实基础;区位优势明显,绥化地处我省中心地带,所辖各县(市)均处于区哈大齐全省三个最发达城市一个半小时路程的都市经济圈内,易于接受其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绥化有166个乡镇和1366个行政村,丰富的行政单元资源为当地乡镇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着眼于这些优势,绥化大胆创新发展思路,提出了大力发展异地经济、园区经济、都市圈经济、乡镇村经济和城市型城市群经济“五型”经济的战略思路,并确定了全力开创“五个全省一流”的新局面的建设。这“五个全省一流”包括,建设全省一流的工业经济和产业园区、建设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全省一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一流的城市型经济和中等规模城市群、建设全省一流的民生和社会事业。做强“五型”经济,争创“五个一流”,是新一届绥化市委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和三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过程中,紧密结合绥化实际,不断探索、完善、提升和创新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机制、措施,它筑牢了绥化跨越发展的坚固理论基石。   (一)异地经济 均衡发展步伐   绥化市地域辽阔,辖内各县(市)区资源禀赋不一,经济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既有肇东、安达这样全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又有兰西这样的全省“十弱县”。如何能让全市各地经济建设协调发展,2011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