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三阶段代表的人物及文学主张.docVIP

古文运动三阶段代表的人物及文学主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文运动三阶段代表的人物及文学主张

古文運動三階段代表的人物及文學主張(一)先驅 a.隨代王通-明確提出復古方向。 b.初唐陳子昂-提倡風雅興寄,發出革新號召。 c柳冕-柳冕建立道統文學,認為堯舜禹湯周孔都是文學家,宗經尊聖,以儒家為文學指標,儒道加上文學,經史成為文學正宗,故董仲舒、賈誼優於屈宋。此種說法是批判駢文和浮華文風的有力武器,對韓柳的理論起了先導作用。 (二)中唐 韓愈柳宗元在繼承和揚棄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全面提出了古文運動的理論主張,從單純上的復古,走向實際的創新。 文以道-這是古文運動的思想綱領,重視散文的實用性。在韓愈的觀念中,所謂「道」就是以「仁義」為核心內容的儒家道統,也就是道德之「道」,而柳宗元的「道」還包含了藝術之道。韓愈的復古,首先就是要恢復和卻立儒家道統在思想領域中的統治地位。其主要內容一是反佛老,二是正名分,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韓柳「明道」的主張都是從內容對形式的決定作用出發提倡古文,反對駢文,他們強調散文的政教工具性質、實際社會功能,對批判形式主義文風具有重要意義。 不平則鳴-「文窮而後工」,作者在受到壓迫後,抒發「不平之鳴」,有其本身的情感,使散文有文學性。「不平則明」肯定了文學的表情功能,而柳宗元提倡「辭令褒貶,有所諷諭」,則肯定了社會批判功能。這一口號揭示文學的審美特性,更有現實意義。 內容與形式統一-雖然韓柳提倡「文以明道」,但重道而不輕文,要求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韓愈在提倡散文的同時,並沒有對駢文採取全盤否定的態度,他的古文以散馭騈或散騈兼行隨處可見。柳宗元是古文大家和駢文高手,也提倡文道統一,但不反對形式美,只反對言之無物的浮誇,並且要求創作態度要嚴謹。 具體闡述學習古文的途徑、方法和古文寫作的要求 a.強調作者的道德修養是作文的根本。 b.向先秦兩漢諸家廣泛學習,博采眾長。 c.提倡創新-韓愈提出「文從字順」和「詞必己出」的語言要求,這與他在詩歌創作中以怪奇為美的創新精神相同。柳宗元提倡旁推交通,各取其長,破除只以儒家為經典的成見,要求創新。 d.讀古人之作,最重要的在師立意。 e.文章貴有實。 f.結構、氣勢、文理皆重要。 (三)北宋 歐陽修、蘇軾見唐古文運動的效果不彰,於是又再次倡導散文革新運動,乃是宋代散文最為繁榮的時期。後起的蘇門六君子,雖然才力較弱,局面不及前曾歐王三蘇六人的闊大,然張耒、晁補之的文章都頗暢達奔放。元末明初,朱右編選《八先生文集》,後茅坤承之,編《唐宋八大家文鈔》,八大家之名遂起,成為後代作古文者所宗。 歐陽修-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人物。 文學主張 a.先道後文-所說的「道」,仍是傳統的儒家之道。 b.道的範圍擴大-歐陽修主張為道是為了「施事」,反對「務高言而鮮事實」,故其「道」較為貼近生活,切近人情物理。 c.文道並重,反對以道代文。 d.主張文章應「文從字順」-歐陽修雖推崇韓愈,但不取其好奇尚險,而取其「明白曉暢」,略其「沉浸濃郁」,而重其「文從字順」,提倡「簡而有法」,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澀。 e.重視感情因素-在《梅聖俞詩集序》中提出「文窮而後工」的看法。 蘇洵- 文學主張 a.主有為-「道可致而不可求」,文章是有所為而作。 b.主自然。 c.主個性-一家之文。 曾鞏-「歐曾」並稱。 文學主張-曾鞏幾乎全部接受歐陽修的文學主張,成為開文章「義法」的先聲人物。 王安石 文學主張 a.重視「道」之作用-其「道」為政治之道,他不追求文字技巧,不為抒情而抒情。 b.文窮而後工-強調感情,但不是為情造文。 c.重視作者人格、德行。 d.追求神妙平淡之文風。 蘇軾-高才博學,善詩、詞、書畫,於古文用力甚勤。 文學主張 a.主張「有為而作」-繼承歐陽修的「文道統一」,但他的「道」是「可致不可求」的,即要在實際生活中去體會,沒有固定不變的教條。這實際上已把道理解為一般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儒家之道的束縛。「有為而作」既突出了文學社會功用的主導方向,又不流於迂拘,使文學向廣闊而健康的道路發展。 b.提倡「辭達」-為文乃是「有不能自己而作者」,即要有真切的體會才寫。 c.提倡獨創-追求外枯中膏之美,和「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藝術境界。 蘇轍-人稱「小蘇」,頗工詞與賦,而以文名世。其論文注重「養氣」。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