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楊慎把“六書”分為經、緯兩部分。他說:“六書,象形居一,象事居二,象意居三,象聲居四。假借,此四者也。轉注,此四者也。四象為經,假借、轉注為緯。四象有限,假借、轉注無窮也。”(《六書索隱》)這種歸類不僅著眼於字的構型,同時注意到字的實際功用。 清·戴震在楊慎的觀點加以發揮,提出了“四體二用”說(《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所謂四體,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所謂二用,是指轉注和假借。這種說法比較準確地概括了六書的特點,故為後來的學者多所採用,影響深遠,流傳至今。 夜 《說文》:“ ,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聲。” 紂 《說文》:“ ,馬緧也。从系,肘省聲。” 狄 《說文》:“ ,赤狄,本犬種。……从犬,亦省聲。” 券 《說文》:“ ,契也。从刀,卷省聲。” 梓 《說文》:“ ,楸也。从木,宰省聲。” 炊 《說文》:“ ,爨也。从火,吹省聲。” 琀 《說文》:“ ,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聲。” 忘 《說文》:“ ,不識也。从心,从亡,亡亦聲。” 仲 《說文》:“ ,中也。从人中,中亦聲。” 珥 《說文》:“ ,瑱也。从玉耳,耳亦聲。” 婢 《說文》:“ ,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聲。” 政 《說文》:“ ,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 東 甲文 金文 本象囊橐之形,是“橐”的古字,借為東方之“東”。 離 甲文 本为鳥名,即倉庚,借為分離之“離”。 其 甲文 本象畚箕之形,是“箕”的古字,借為虛詞。 何 甲文 本象人肩扛一農具,是負荷之“荷”的古字,借為虛詞。 莫 甲文 本象日落於草中,是“暮”的古字,借為虛詞。 來 甲文 本象麥形,是“麳”的古字,借為來往之“來”。 而 甲文 金文 本義是鬍鬚。《說文》:“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借為虛詞。 然 金文 本義為燃燒。《說文》:“然,燒也。”借為虛詞。 汝 甲文 本義為水名,借為人稱代詞。 我 甲文 金文 字形象兵器,借為人稱代詞。 假借字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與本字的讀音相同,是純粹的表音符號。 2、與本字在意義上沒有聯繫。 * 漢字結構的理論之一——六書說 (一)六書的提岀 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就開始了對漢字形體結構的探討。 大約到了戰國末期, “六書” 名稱出現。最早記載“六書”名稱的文獻是《周禮》。 東漢時期,六書的細目和具體內容才見之於《漢書》、鄭眾《周禮注》和許慎《說文解字》這三種文獻,具體情況如下: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鄭眾: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許慎: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有清以降,凡言及六書者,大都採用的是許慎的名稱、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二)六書的歸類 最早對六書進一步歸類的是許慎。他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說文解字敍》 宋·鄭樵進一步指出:“象形指事,文也,會意轉注,字也。假借文字俱也。象形指事一也,象形別出為指事;諧聲轉注一也,諧聲別出為轉注;二母為會意,一子一母為諧聲。” (《通志·六書略》) 許、鄭二人的歸類著眼於字的構型。和許慎相比,鄭樵的歸類更為具體和明晰。 (三)六書的分類 所謂六書的分類,是指从進一步研究的角度將每一書劃分成若干小類。 宋·鄭樵將“六書”分為四十八類(《六書圖》)。 清·王筠《說文釋例》將“六書”分為正例、變例兩大類四十四小類。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將六書的分為十七類:指事四類,即指事、象形兼指事、會意兼指事、形聲兼指事;象形四類,即象形、形聲兼象形、會意兼象形、會意形聲兼象形;會意二類,即會意、形聲兼會意;形聲五類,即形聲、形聲兼指事、形聲兼象形、形聲兼象形會意、形聲兼會意;轉注一類;假借一類。 漢字結構的理論之二——六書三耦說 南唐學者徐鍇提出。 其內容是指六書可以根據其特點兩兩相配成三對,即象形、指事為一對,會意、形聲為一對,轉注、假借為一對。 徐鍇認為:“大凡六書之中,象形、指事相類,象形實而指事虛;形聲、會意相類,形聲實而會意虛;轉注則形事之別,然立字之始,類於形聲,而訓釋之義與假借為對,假借則一字數用,……轉注則一義數文。”(《說文解字系傳》卷一“上”字注) 這一學說對於認識六書的異同有很大的幫助,但存在一定的缺點,例如認為形聲義實就不夠嚴密。 漢字結構的理論之三——三書說 “三書說”的提出者是近人唐蘭。繼唐蘭之後,陳夢家、裘錫圭等人也先後提出了各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SME-半导体用砂轮划片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 《城市经济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 GB/Z 44267-2024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工业数据 数字孪生的可视化元素.pdf
- 2024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VIP
- 读后续写题型解读 理论点拨——高三英语上学期一轮复习专项.pptx VIP
- invt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说明书.pdf VIP
- 最新JingChaDaXue《灭火救援典型案例》期末试卷( A )参考答案.docx
- 商铺买卖合同范本7篇.docx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单词表4上.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总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