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理解自然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和五行原是中国哲学史上很古老的两个哲学范畴。 中医学应用阴阳五行学说,主要是借以说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框架。   阴阳学说概念于殷周之际,盛行于春秋战国。 原来含义朴素,指日光向背。如《吕氏春秋》说:“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 阴阳概念逐渐超出了朴素的理解,发展到认为阴阳本身实际代表着两种相反的物质力量,且彼此之间发生着作用,从而导致了自然变化。 当人们对众多的矛盾现象观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则对阴阳的认识也就升华到一个更为高级的水平,成为一种标示两种抽象属性的哲学范畴,用以概括一切具有这些属性的矛盾事物。 凡属运动的、外向的、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无形的、 兴奋的、轻浮的、功能的、 机能亢进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畴; 男为阳、火为阳、单数为阳、左为阳、上为阳、外为阳、动为阳…….. 凡属于相对静止的、内向的、寒冷的、下降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沉重的、物质的、机能衰退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 女为阴、水为阴、双数为阴、下为阴、内为阴、右为阴、静为阴……… 五行学说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现象、探求大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五行学说的极其深刻的影响,因之同阴阳学说一样亦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素问》:“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类经图翼》:“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即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不能没有相生,若无,则发生无源;不能只有相生而无制约,若无,则不能维持平衡,必然出现某一方的过度亢盛而为病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反相成,相互为用。这种反馈机制在自然界事物中是普遍存在的。 相克与相乘的区别   相克是正常情况下的制约关系,相乘是正常的制约关系遭到破坏之后的过度克伐,是反常现象。在人体,前者是生理状态,后者是病理状态。   一般来说,凡因某一行过度亢盛而产生相乘或相侮,如木亢乘土或木亢侮金等,在病变过程中常表现为机能过亢的实证性病理变化;而因某一行虚衰所导致的相乘或相侮,如木乘土虚或木侮弱金等,则常表现为机能不足的虚证性病理变化。 相克关系传变: 主要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    相克太过而导致疾病传变。 如土亢乘土,即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证,临床多见肝气横逆,侵及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故先见肝病证候,继而又见脾虚失运或胃失和降证候。 即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即肝犯肺病症,临床多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又继而见咳嗽,甚至咯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症。由于病变由被克脏腑传来,因而病情较轻。 应当指出,五行母子或乘侮之病理传变,在临床上并不是必定要发生的,不能机械理解。 《素问·玉机真脏论》:“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 即说明,在《内经》的时代已认识到对于疾病的传变,尤其是急性病的发作,不能受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所束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真正把握住疾病的传变规律,方能有效地为防病治病服务。 控制疾病传变: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有关脏腑的传变关系,并应根据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学中的整体观点。  《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 注:疾病的传变与否,还取决于脏腑的机能状态。即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故《金匮要略》又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即是此意。 不能把五行的某些关系当作刻板的公式而机械地运用,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对待。 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相生或相克规律,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证候。《难经·六十六难》说:“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故其基本治疗原则,即是补母或泻子。 补母: 如肾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而致肝阴不足,肝阳亢逆者,称为水不生木。治疗原则为不直接治肝,而侧重补肾之虚。肾水可以生肝木,故补益肾水,既可以生肝木滋养肾阴即可以涵敛肝阳。 泻子:如肝火炽盛,有生无降,出现肝病实证时,则肝木是母,心火是子,治疗可以采用泻心火,即有助于泻肝火。 “虚则补其母”治则的具体治法: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