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18《木兰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VIP

金识源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18《木兰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识源2015六年级语文下册 18《木兰诗》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