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4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48张)
-*- 1 2 3 4 5 6 材料二 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而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 -*- 1 2 3 4 5 6 材料三 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 1 2 3 4 5 6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 -*- 1 2 3 4 5 6 参考答案:(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 (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 (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2.手工业成就 (1)纺织业: 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萌芽,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②两汉时期:品种多,技术高,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③唐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④两宋时期: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⑤明朝时期: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了自由劳动力市场。 (2)冶金业: ①先秦:铸造工艺在商周时期已达到较高水平;春秋晚期出现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战国时代炼钢、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②汉代: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用于制作兵器。 -*-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 二 (3)制瓷业: ①远古陶艺: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②制瓷发展: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代表是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等闻名天下;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粉彩瓷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3 4 5 1.概念阐释: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3 4 5 2.易误辨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的佃农。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3 4 5 3.知识深化: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②唐朝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2)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发展经济;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优越。 -*-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3 4 5 4.形象理解: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 2 3 4 5 5.轻巧识记: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和劳动分工日益细化。 (2)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43(张).ppt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43张).ppt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32张).ppt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47张).ppt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48张).ppt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51张).ppt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课件(52张).ppt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教案.doc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2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doc
-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doc
- 商业综合体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合肥市卫星社区大市场为例.pdf
- 上海直播粳稻一次性侧深施肥专用肥开发及应用.pdf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苹果叶病害识别方法研究.pdf
- 社会工作者的情感劳动分析--以老年社会工作实务为例.pdf
- 基于脑电与眼动的多模态情感识别研究.pdf
- 数字技术在高师多声部视唱训练中的应用研究.pdf
- 基于铜、镍催化剂对莫西沙星中间体催化加氢性能研究.pdf
- 埇桥地区2021-2023年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pdf
- 稀土金属改性MOFs_TiO2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CO2还原性能.pdf
- 基于问题链的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影响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