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岳麓版必修3.ppt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岳麓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1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岳麓版必修3要点

三者相互依赖、互为基础。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第28课 │ 课堂导学 【拓展提升】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 (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的春天来到了。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28课 │ 课堂导学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其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 (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 第28课 │ 课堂导学 第28课 │ 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 第28课 │ 当堂集训 当堂集训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教育工作面临的重中之重是(  ) A.扫盲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迅速发展高等教育 D.尽快恢复高等教育 A [解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有大批文盲,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扫盲教育。 第28课 │ 当堂集训   2.一位12岁的女孩小娟,其父亲认为她是个女孩,不让她上学。小娟父亲的行为直接违背了下列哪部法律(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B [解析] 《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让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定职责。故选B项。 第28课 │ 当堂集训   3.邓小平曾经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则题词体现的教育方针实施于(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C [解析]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所以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28课 │ 当堂集训 4.“‘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恢复高考制度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 “七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等信息可知,指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的制度,故C项正确。 第28课 │ 当堂集训 5.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表现在(  ) A.开展识字教育 B.恢复高考制度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 [解析] 四个备选项提到的教育现象分别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77年、1986年、1995年,故只有D项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时间要求一致。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第29课 │ 课标展示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课标展示 第29课 │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悉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情况,认识“双百”方针的内涵和依据,理解“双百”方针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分析不同时期的各种言论及其图片,认识史论与史实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双百”方针在实施中的曲折历程的认识,探索“双百”方针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意义,渗透在推进文化进步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兼容并蓄的价值观。 (2)通过对马寅初及《新人口论》的了解以及联系现实问题讨论,加深对以人为本精神的理解。 第29课 │ 三维目标 第29课 │ 重点难点   【重点】 “双百”方针及其贯彻中的经验教训。 【难点】 “双百”方针遭遇曲折的原因。 重点难点 第29课 │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1课时。 (1)教师导入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