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禧-登雨花台
当前文档由后花园网文自动生成,更多内容请访问 HTTP://WWW.HHYWW.NET
魏禧-登雨花台
所属朝代:明代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
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满目破碎
,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
,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吹起
大江呜咽声。
注释①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②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
朱元璋墓。③冠盖:官僚们的官服车盖。雍容:华贵的样子。
作品背景
魏禧是一位极富民族气节的文人。他生于明末,明亡后,与兄际瑞、弟礼
隐居翠微山,筑室号“易堂”,授徒著述,有“宁都三魏”之称,又与彭士望
等称“易堂九子”,而以禧之文名为最著。他深怀亡国之痛,在《许秀才传》
中沉痛地说:“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死入地哉?”他
的散文多表彰抗敌殉国和坚守志节之士,他的诗歌多抒写故国之寺和国破之悲
。这首《登雨花台》诗就表达了他对明清易代的伤感哀痛。
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据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的遗
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
,写下这首七律。
鉴赏
雨花台是坐落在南京城南的一处名胜,登高远眺,诸景诸色,尽收眼底。
南京曾是明代建国之初的都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就在南京钟山之上
;南明福王朝廷也曾建都于此。诗人登上雨花台,举目四望,不禁感叹万分。
开头两句不禁点名了诗人的布衣身份,而且还隐含着一股豪气。魏禧在明亡之
后,绝意仕进。清统治者为笼络文士,曾诏举博学鸿词,他拒绝应试,因此年
至四十,仍甘心老于茅屋。“麻鞋”乃乡间野老所穿,杜甫曾以“麻鞋见天子
,衣袖露两肘”的诗句表示对唐王朝的耿耿忠心。在山河破碎、江山易主的时
刻,魏禧以“此日麻鞋拜故京”表达了更为深沉浓重的情感。
三、四两句诗人心头的怒火陡然升起,诗人发出了激愤的责问:究竟谁是
国家灭亡的罪魁祸首?表现了诗人对祸国殃民者的仇恨和对历史的反思。“全
破碎”的“全”字含义深刻。金瓯破碎,竟然无一可以幸免,而且是在极为短
暂的时间内遭到了迅速覆灭的命运。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之后,阉党余孽马士
英等把持了朝政,不积极备战,以图恢复,反而倒行逆施,大兴土木,恣意荒
淫,遂使山河全部为清所有。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明朝开国皇帝的陵墓
也难逃厄运。这实在是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诗人用“可堪翦伐到园陵
”表达了痛心疾首的义愤之情。其中有对断送国家者的鞭挞,也有对异族入侵
者的控诉。
五、六两句诗人内心的怒火转化为憎恶怨恨,从而使全诗的内蕴更加深邃
和丰富。“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是对异族侵略者的微妙讥讽。作为
刚从游牧部族进入关内的清人,牛羊的践踏锦绣江山,就如同他们的铁蹄在蹂
躏着大江南北。“多新草”三字含义深长,形象地描绘出了被牛羊践踏的田园
一片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景况,黎民百姓的悲惨处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与此相对的却是雍容华贵的官府车盖,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更令人触目惊心
者还是“半旧卿”三字,那些曾在明朝为官为宦的权贵们,在异族入侵着面前
卑躬屈膝,侧姿求媚,腰身又变成了当朝的新贵。他们毫无民族气节,不顾国
家生死危亡,只知追求个人安乐,不正是这些民族败类葬送了明代的江山吗
?这就与上一联“谁使山河全破碎”紧紧呼应起来。“冠盖雍容”与诗人“柴
荆”“麻鞋”的身份相映衬,表露出“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意,诗人
强烈的民族气节也就愈加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