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一)——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学习目标 1.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增强依法维权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 2.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 3.学会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了解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具体内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难点: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新课导学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 1.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格尊严权:享有作为“_______”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________________是人格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1.名誉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获得正确评价,维护社会秩序。 3.名誉权的含义: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_____________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新课导学 4.名誉权的内容:(1)名誉利益支配权:用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___________。(2)名誉维护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受不法侵害。 5.与侮辱、诽谤等行为作斗争: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凡此种种,既是不尊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________,严重的要承担____________。 对对看 人 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 客观社会评价 利益 谴责 法律责任 合作探究 1 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下列做法不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是【 】 A.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 B.盗用、假冒他人姓名进行非法活动 C.偷拍他人的生活照片并发布到网上 D.学校把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到校园的宣传栏中 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A显然是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行为。B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C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故选D。 【答案】 D 合作探究 2.人格尊严不可辱。人格尊严权具体表现为【 】 ①名誉权 ②肖像权 ③姓名权 ④选举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解析】 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故①②③正确。④为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属于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答案】 A 合作探究 3.村民小辉因为对村干部张某心怀不满,就捏造张某贪污受贿的事实并通过微博散布,造成极坏影响。小辉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 】 A.姓名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隐私权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与应用。小辉捏造事实污蔑张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A、C、D均与题意无关,故选B。 【答案】 B 合作探究 4.在法院尚未作出判决之前,给犯罪嫌疑人戴头套,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司法文明的一个进步。这里所说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是指【 】 A.生命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言论自由权 4.【解析】 违法犯罪分子虽然因违法犯罪而受到法律制裁,但他们依然有人格尊严,他们的人格尊严也受到法律平等的保护。 【答案】 B 合作探究 5对下边漫画中老师的 言行,我们应当这样认识【 】 ①关心学生,对学生负责的表现 ②无视学生人格尊严,是违法行为 ③工作方法不当,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④急切希望学生取得好成绩,可以理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解析】 漫画中老师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同时也是违法的,侵犯了该同学的人格尊严权。尽管老师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成绩提高,但侮辱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是法律所禁止的。故答案为B。 合作探究 6李某和吴某因琐事发生纠纷,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