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word版.docVIP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word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word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答案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Ⅰ卷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图一中abc弧为地球某时晨昏圆的一半,b为该段圆弧的中点,也是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在晨线上,c点在昏线上 B.a点正午太阳高度大与c点 C.如果a点在北半球,则c点在南半球, 且两点纬度相等 D.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与b点的纬度相等 2.如果a点日出时,某飞机从a点出发,向东低空飞行(不考虑飞行高度),6小时后飞行员看到日落,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大约是 ( ) A.837km/h B.1447km/h C.1667km/h D.3333km/h 3.如果b点在极圈上,且地方时为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武汉比北京日出早 B.北京日出地方时在4点35分左右 C.长江流域正经历一次寒潮 D.此日武汉(31°N)昼长比海口(20°N)长2小时以上 下图是冬至日某经线的气温、气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 ) A.气温、正午太阳高度、气压 B.气压、正午太阳高度、气温 C.正午太阳高度、气温、气压 D.气温、气压、正午太阳高度 5.图中M地最可能在下列哪一地区 ( ) A.阿拉斯加 B.西伯利亚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D.南极大陆 6.关于图中①②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分布的整体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曲线②这一天在南半球是纬度越高值越小 C.曲线③在N处达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热量充足 D.图中所示纬度均在南半球 读下列我国局部地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回答7—8题。 7.关于甲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因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 B.远离海洋、云量少,因而年太阳辐射量丰富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棉产区 D.热量丰富,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 8.关于乙地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地气温高于4℃ B.乙地地形可能为山地或丘陵 C.乙地地势低于周边地区 D.乙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某山共分布三类原生森林。图4显示三类森林每年每平方米净增的有机物质干重(NPP)与温度变化,降水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9—11题。 9.图4信息显示,三类森林中 ( ) A.②的NPP对温度的变化最敏感 B.NPP与温度变化都成负相关 C.③的NPP对降水的变化最敏感 D.NPP对降水的变化都很敏感 10.三类森林分布的海拔自高至低依次是 ( )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11.若③为针阔叶混交林,则该山最可能位于 ( ) A.河南省 B.吉林省 C.安微省 D.福建省 12.我国古代对年龄称谓有专门的术语,如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那么笄鬓和弱冠分别指 ( ) A.女子十四男子十八 B.女子十四男子二十 C.女子十五男子十八 D.女子十五男子二十 13.经济立法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见证,那么“盗马者死,盗牛者加”。这项立法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北史·魏书》载:梁朝使者陈庆之护送魏北海王元颢回洛阳,返回后感叹道:“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这反应了( ) A.洛阳是南朝士族活动的中心 B.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强 C.南北朝时期洛阳的商业繁荣 D.南北朝末年士族势力衰落 15.著名史学家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写道:“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向、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关于形成唐宋文化的不同特点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 A.唐朝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 B.唐朝国力强盛,实行开明外交政策积极对外交流 C.两宋积贫积弱,遭到周边少数民族的围困与进攻 D.两宋内忧外患,政府的政策由开放逐渐转向闭关 16.下表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 2,488,492(两白银) 康熙十一年 18,096,850 康熙十二年 21,358,006 康熙二十六年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