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语大词典》对蒲松龄作品的引用及疏误
《汉语大词典》对蒲松龄作品的引用及疏误 摘要:蒲松龄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巅峰,也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汉语大词典》对蒲松龄作品的大量引用,即说明了其巨大的语言学价值。本文展示了《汉语大词典》对蒲松龄作品引用的基本情况,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疏误之处
关键词:蒲松龄;汉语大词典;引用;疏误
中图分类号:H164 文献标识码:A
凡文学大师,必定是驾驭语言的巨匠。蒲松龄就是其中的翘楚。尤其为人称道的是,蒲松龄雅言俗语兼精,既以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名世,又创作了大量通俗作品,表现出了超凡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蒲松龄的作品向为治语言史者所重视。《汉语大词典》作为目前为止最为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就大量引用了蒲松龄作品的词语用例,其中还有一些词条或义项单独根据蒲松龄作品来立条或立项。这一方面充分反映了词典学界对蒲松龄作品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蒲松龄作品的语言学价值。本文通过对《汉语大词典》的全面检索,展示蒲松龄作品在《汉语大词典》中被引用的基本情况;同时也指出《汉语大词典》在引用蒲松龄作品时的一些疏误,以便正确理解蒲松龄作品的词义和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一、《汉语大词典》引用蒲松龄作品词语的基本情况
本文据以检索和统计的对象是电子版《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V2.0)(以下简称《大词典》)。该电子版删掉了纸本的少量生僻字,此类罕用的生僻字大多只有字义而没有组成的多字词语,且极少有用例,所以基本不影响对蒲松龄作品词语被引用的统计。从我们多年使用的经验来看,电子本与纸本《大词典》相比,因转成电子文本而导致的错误也极少(本文在检索中凡有疑问处都比对了纸本)。倒是《大词典》在编辑过程中因为疏失而导致体例不一的少数情况有可能影响统计结果。例如,《大词典》中凡引用古人用例,都要注明朝代、作者、书名,然而我们发现在这个方面《大词典》偶有罅漏,如“多大霎”条引《禳妒咒》和《磨难曲》,但都未注明作者,这就不利于用“蒲松龄”作为关键词来进行检索。不过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本文的检索不仅利用“蒲松龄”作为关键词来进行,也用了一些篇名来检索,力求统计结果的准确。虽然不敢说已经无所遗漏,但本文的统计应该已经反映了绝大部分的情况,数据还是可供参考的
据我们的统计,《大词典》共引用蒲松龄作品词语5234例。其中《聊斋志异》占了绝大多数,共4974例(包括《自志》和3篇篇目),占95.03%。蒲松龄其他作品被引共260例,占4.97%
《聊斋志异》被引的4974例,分别来自《聊斋志异》中的450篇(含《自志》)。其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促织》(77次),其他引用次数在40次以上的篇目是:《婴宁》(67)《辛十四娘》(61)《小翠》(58)《局诈》(53,另有一次提及篇名)《马介甫》(52)《罗刹海市》(50)《仙人岛》(50)《莲香》(49)《江城》(47)《聂小倩》(44)《娇娜》(43)《红玉》(42)《霍女》(42)《胭脂》(42)《青娥》(41)《司文郎》(41)《邵女》(40)
蒲松龄其他被引作品包括《聊斋俚曲集》(63次,涉及12种)、《日用俗字》(29次,涉及16章)、《农桑经》(4次),《戏三出》(3次),《草木传》《逃学传》《学究自嘲》(共6次),其他诗文共154次(涉及136篇)
由上可知,蒲松龄被引的词语主要还是文言词语。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蒲松龄的作品中以文言笔记小说《聊斋志异》影响最大,而白话作品如《聊斋俚曲》《日用俗字》尽管成就同样不俗,但毕竟受方言的影响而扩散受限;其次,《大词典》是以古词语和近现代共同语词语为主要收录对象的,方言词语虽然也有收录(如《聊斋俚曲》和《日用俗字》中的部分被引例词),但毕竟所收有限,倘若《大词典》广收方言词语的话,可以说,仅是《聊斋俚曲》和《日用俗字》,就可以提供数千条的词条
关于蒲松龄作品被《大词典》引用的数量,我们还可以与明清时期的其他作品做一比较。据我们的初步观察,除了《聊斋志异》之外,明清时期文言作品在《大词典》中被引数量最多的是《明史》,4687次。我们知道,《明史》的总字数约280万,而《聊斋志异》的总字数约20万,只有《明史》的7%强,但被引次数还要略胜《明史》。其次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3340次,而这与该书记载数量繁多的药材药物、医疗等名称有关。清代另一笔记小说的名著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据我们统计,《大词典》引用共1707次。我们再看一下白话小说中几部代表作的被引情况:《西游记》3224次,《水浒传》6409次,《红楼梦》7848次,《儒林外史》3511次,《醒世姻缘传》1830次。由以上数据可见,《大词典》的引用次数,可以说与作品的影响度基本是成正相关的。因此,《大词典》对蒲松龄作品的大量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