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一堂怦然心动的编辑方法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一堂怦然心动的编辑方法学

上一堂怦然心动的编辑方法学   什么杂志可以引领潮流40年,还成为许多品味人士的生活指南?睽违已久,日本经典杂志出版社“Magazine House”旗下的《POPEYE》与《Premium》,两刊总编辑――木下孝浩与芝崎信明也特地来分享心得。而本次中台湾杂志《购物设计》也特别请总编辑李惠贞与两位总编辑对谈,听他们如何分享编辑人生与对纸本杂志的热情 李惠贞(以下简称李):请问木下总编,在目前数位盛行的时代,杂志的定义对您来说,现今跟以往有无不同? 木下孝浩(以下简称木下):对我来说,杂志的存在是可以在坐电车时、或在家轻松阅读消磨时间的东西,在这过程中若能发现一、两篇我有共鸣的文章,就可以说是好杂志。不过,目前虽然这么认为,但也许之后出现更数字化的东西,我对杂志的看法可能也有所改变 李:所以可以这么说,POPEYE也是从“人”开始产生有趣的想法,或作为题目核心基础的杂志,我觉得这样的发想很棒。另外也想问,是否会有从一个有趣、有魅力的人开始,延伸发想成题目的情形呢? 木下:会视情况而定,以目前定案的题目来说,8月是爵士乐和落语、九月做时尚特辑、10月则是运动特辑、11月是当代艺术,12月则是与女性有关的约会题目。由于《POPEYE》是月刊形式,我会在发行当月的时间点在脑中建立数据库,储存与培养灵感。灵感来源多来自生活小事,例如爵士乐特辑,就是当我某天进去一间店,刚好店家在放爵士乐,让我思考“对现代的年轻男孩来说,爵士乐是什么样的存在呢?”回公司后,便询问年轻男编辑或工读生对爵士乐的看法,在这样的互动中,让我萌生制作此特辑的想法。其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都会成为灵感的养分来源 李:在思考题目时,总编会把销量放在心上吗? 木下:虽然我会拿自己的兴趣当参考,但《POPEYE》是本给20到40岁男女阅读的杂志,我还是想制作一本在人生中最闪闪发亮的十几岁阶段,能对他们产生特别影响的刊物。我当初也是在十几岁时,读到当时的《POPEYE》,形成很重要的影响。对我来说杂志取决的基准,还是在读者是否感兴趣。至于销量,当然也会在意,希望卖得好,拉到广告客户,但不能太在意这些事情。我觉得只要用心把特辑做好,最后自然会影响杂志的销量 李:接着想问一个大问题,由于纸本是深度阅读,加上网络兴起,纸本也有越渐式微感,总编辑觉得纸本杂志存在的意义? 木下:其实,我对纸本数字化并未有太大的危机感;以前有报纸,后来出现电视,当时大家焦虑报纸是否会消失,但并没有;接着网络诞生,大家也没有因此不看电视。随着时代变迁,媒体也会产生变化,现在也许大家会不安,但无需太大惊小怪,好东西自然会留下来。对我而言,这只是在过多的情报当中,留存人们真正值得阅读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不需太担心纸本会从此消失,我也是秉持这样的理念在从事出版工作 最近我去参加了纽约、洛杉矶与东京的书展,发现当中有很多年轻人,专注翻阅著书或摄影集,我对这样的盛况感到好奇,也觉得这是个机会,因此明年想企划有关“书”的专题。虽然目前出版业状况不太好,但我觉得只要做出有趣的读物,还是很有机会的!所以不需要对这样的事感到悲观 李:想先请问芝崎总编,身为接任一本女性杂志的男性总编辑,如何克服这个过程? 芝崎信明(以下简称芝崎):自己从来没想过要做女性杂志,过去的几十年也只做过男性杂志,完全是无预期接下公司授命的任务。但正因为我是女性杂志新手,反而能激荡出更多新火花,以正面积极态度迎接挑战,做出这本杂志 李:当您经手一个新任务,要重新定调一本杂志,您会先确定哪些元素,并如何着手? 芝崎:虽然当初公司希望我为《Premium》改版,但他们告诉我,只要保留部分,其他可按照我的想法来做。所以与其说改版,倒不如说是重新创一本杂志。制作新杂志至少要花一年时间,但一年实在太长,做好之后或许整个社会脉动都已和一年前预想的不同,因此公司只给我三个月。至于说到从什么阶段开始,我会先是标志,再来是封面;先把杂志整体的型态、样式定下来,再去思考商业模式。封面设计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标题部份用雾页码,下半部则用亮页码,象是照片镶嵌在封面上。另外我也会反复思考,要如何呈现才会让读者感到有魅力 李:您之前提过,希望这是本给所有女性阅读的杂志,但这在行销上有点反其道而行;打破年龄层设定,读者样貌就会模糊。这样总编辑如何掌握读者想要的?如何发想主题? 芝崎:日本做杂志的商业策略,大多把读者进行细分:比如设定“40几岁、有小孩的专职主妇”,甚至更细分到“一个28岁、爱去南青山购物,拥有精品的女子”但其实我身边很多人不想被区分,因此我意识到“厌恶被主导、定型的人应该也很多”,并以这种立场去设定。至于构想主题,我会想象这群人应该会有什么样的特定喜好,非关年龄、工作或家庭身份。也会去听身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