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军旅诗歌中的爱国思想内涵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军旅诗歌中的爱国思想内涵解读

军旅诗歌中的爱国思想内涵解读   摘 要:军旅诗歌传承已久,它是对军人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肯定,是军队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对军人忠贞爱国,无畏牺牲的赞扬。军旅诗词是对战争事实的还原,解读军旅诗歌的内涵,也是对军人留给世界的声音和思想文化的解读 关键词:军旅诗歌;爱国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0-0-01 前言: 军人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和爱国情怀是支撑军人的思想理念,军旅诗歌的传诵正是军人思想文化的聚集,它以自身独特的形式和魅力将军人的铮铮铁骨或刚毅柔情形象的描写记录,是研读军队文化的重要典籍 1.军旅诗歌包含的要素 不同于寻常诗歌的风花雪月与婉转缠绵,军旅诗歌自先秦两汉至唐宋元清再到近现代以来,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金戈铁马的艺术魅力流传于世,供世人细细研读 军旅诗歌的内容中一个主要要素就是对横刀立马的英雄形象再现。王昌龄的《从军行》中有诗句言: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对戍边战士生活的与胸襟的描写,在艰苦的边关之地,守关将士为国为家浴血奋战,纵然时间漫长、战事频繁但是只要一日不将敌人击退便一日为国家浴血而战。铁骨亦有柔情,他们将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全都留给了挚爱的国家。高适的代表作《燕歌行》中写道“君不见沙城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其中的李将军正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飞将李广,英雄虽已逝,但是他们顶天立地、威武不屈的形象必将永世长存,他们对国家的忠贞爱戴也会被后人铭记 与冠盖满京华的帝都相比,边塞风景也是军旅诗歌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刀光剑影、烽火连城纵然是从军生涯中司空见惯的寻常之事,但是边塞之地亦远离浮华喧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对边塞寒冬奇景的描写,它描绘的是边关之地奇丽多姿的生活,皑皑白雪如纯白无暇的梨花,一夜之间漫山遍野,放眼望去,山岭成峰,瞬间便被国家的锦绣山河而感到自豪,喜悦。“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边陲大漠壮观奇景的描写,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气势恢宏,雄奇瑰丽 2.军旅诗歌蕴含的意义 军旅诗歌主要是对边关生活的记录和对征战的描写,在这其中无一不透露出戍边军人的战斗精神,他们不畏生死,马革裹尸亦是荣耀。在军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保家卫国、一往无前的血性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情 这些充满爱国正气和军人血气、折射着军人对战争和人生的体验与思考的诗篇,无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人格的熏陶。战斗精神是军队在战斗过程中激发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传诵军旅诗歌更是精神的一种传递,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的就是军人对国家的忠诚,军人对国家的热爱,继承和发扬军队中的优良美德。爱国精神是军队的核心要素,虽然是血肉之躯,但是他们可以为了国家而变得无坚不摧,无所畏惧。唐朝诗人李益有诗《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剑定天山。这首诗引用伏波将军马援和定远侯班超以及战国时期晋国大败秦国和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充分体现了将士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传达着军人激昂慷慨的英雄气概与安定边远为国家随时献身的精神 3.军旅诗词的感悟 代代传承的军旅诗歌已经成为宝贵的军事遗产,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武德精神。军旅诗歌是被赋予灵魂的一把锋利宝剑,它引导着军队的文化思想,为军人的内心筑起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仔细品读各代军旅诗歌,或壮志凌云或伤感哀切又或者豪放淡远、咏叹婉转,但无一都蕴含的浓烈的爱国主义和轩昂雄劲的英雄情怀。每当放下书卷,回想那一片片跨越时空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便会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为了那一颗颗可以触摸到的赤子之心和不灭的灵魂记忆,昔日边塞征战的荒凉或者瑰丽绚烂的繁华总是荡气回肠,令人无限感慨。从杨侗的“宁为百夫长,不做一书生”中可以感受到那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激情,国家危难之际,匹夫尚且有责,这种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将普通人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军人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 回味李白的“城头铁骨声由震,夹里金刀血未干”是对战争胜利场面的描述,他把战士的飒爽英姿,激昂振奋的风貌完全描述出来,对于胜利,欢欣之后更多额定是一种感动,很多人都敬佩军人的浩然正气,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体会军人“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对国家的留恋和无法亲眼见证国泰民安的不甘,面对他们说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时的无奈和思念又能如何安慰。他们经过千锤百炼,崇尚和平却不得不战,他们忠勇、苦中作乐、不计得失。军旅诗歌的记忆是长远的,它激发的不仅仅是战斗精神更是爱国情怀,军旅诗歌是军人和世界交流的另一种语言,是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传统军事文化必不可少的内涵 结语: 于当代军人而言,品味具有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