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特殊儿童;狭义上讲,特殊儿童即指残疾儿童;
广义上讲,从残疾儿童、特殊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反映了特殊教育对象在不断扩大,体现了全纳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讨论:标签化问题;(二)分类;(三)个别差异; 二、特殊教育;(二)特殊教育的对象;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
第一类是残疾儿童(Disabled children ) ,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
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第三类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三)特殊教育的内容;(四)特殊教育的方法;(五)特殊教育的原则;(六)特殊教育的过程;(七)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瀑布式安置体系;(八)特殊教育的从业人员及相关服务人员;(九)特殊教育的意义;(十)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外特殊教育的史前阶段
国外特殊教育的史前阶段是指特殊学校产生之前的历史时期,指的是特殊教育的发源地欧洲从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早期大致到封建中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际这一阶段。;1.遗弃时代:在欧洲奴隶社会,以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146年)为代表的奴隶制国家对残疾人采取的是遗弃、灭绝的态度和做法。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具代表性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居于统治地位的斯巴达人为了对付奴隶们的反抗和暴动全都编入军队,这种社会状况决定了斯巴达教育的惟一目的是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教育将本民族的贵族子弟训练成体格健壮的武士。因此,斯巴达的儿童一出生就受到严格挑选,凡是身体虚弱或有残疾的儿童即被抛人峡谷或弃之荒野,任其死去。这一时代残疾儿童没有生存权,从肉体被消灭。;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写的社会政治理论著作《国家》中所主张的“理想国家”也要弃除残疾幼婴及私生子。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在其著作《政治》中也大声疾呼“让那个不准养活任何一个残疾儿童的法律生效吧”。 ;2.嘲笑时代:从古代到中世纪在阶级的分化过程中认为残疾是:魔鬼缠身。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残疾人的生命权虽然未像奴隶社会那样被褫夺,但他们的社会权、发展权、教育权是被剥夺的。他们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许多人沦为贵族戏弄的对象。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描写的是中世纪封建社会善良无辜者受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其中,长相丑陋的卡西莫多就典型形象地反映出当时残疾人低下的社会地位和被封建贵族、教堂僧侣玩耍取笑的命运。;3.慈悲时代:中世纪宗教传教布道过程中,由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教义的影响,救济弱者,收容残疾人也时有发生。例如在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描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像《新约》、《马太福音》中“治好手臂枯萎的病人”、“治好两个瞎子”、“治好各种病人”的故事;《马可福音》中“耶稣治好瘫痪病人”、“治好伯赛大的瞎子”;《路加福音》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记载。;4.国外特殊教育的萌芽阶段
国外特殊教育的萌芽阶段大致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到特殊教育学校产生之前这一阶段。14世纪至17世纪初,这个时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为特殊教育的产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文艺复兴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资产阶级提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倡导人性解放、自由、平等、博爱,讴歌“人是万物之灵”。人文主义的思想鼓舞人们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有所作为,大胆地追求和享受一切,这是对中世纪泯灭人性的神意神权的宗教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直接挑战和冲击。这种新的世界观在教育上奠定了人人有受教育的平等权的观念,也迎来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时代。;(二)国外早期特殊教育思想的萌芽
1.思想的解放
英国人文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莫尔(1478-1535)在他的代表作《乌托邦》一书中构想建立的社会“应该给所有儿童以良好的教育”。
世界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鲜明地体现出教育的民主性、公平性的思想。他在书中写道“所有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论富贵贫贱,都应该进学校”,并批驳了批驳儿童智力迟钝不易学习的观点。;卢梭(1712—1778)在其1762年出版的名著《爱弥尔》中讲到了盲人的代偿强化特点。他说:“受有训练的触觉可代替视觉,为何不可在某种限度内代替听觉呢?因为发音体的波动也可以为触觉所感受。你把手放在琴上,勿经看或听,只有琴木的颤动和振动,便可只剩因为尖锐或平板,最高或最低,触觉曾受有分辨这些差别的训练。我们无疑地能由手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四川超高层商务楼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三排落地式脚手架).doc VIP
- NexION1000-2000系列简易操作指南.doc VIP
- 领导力测试附有答案.docx
- 2025年时事政治热点题库及完整答案(历年真题).docx VIP
- HOLLiAS MACS V6.5.2用户操作手册(火电版).pdf
- 肿瘤专科护士理论知识考试题库600题(含答案).docx
-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一历史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 广东自考09235设计原理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docx
- (市质检二检)莆田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 草方格沙障横向铺草机构及装置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