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学习、记忆与购买行为精要
第八章学习、记忆与购买行为 内容介绍 消费者的需要和行为绝大部分是后天习得的。通过学习,消费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其行为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记忆,学习是无法进行的。本章主要介绍学习与记忆的机制、理论,以及它们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二、学习的作用 (一)获得有关购买的信息 (二)促发联想 (三)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 三、消费者学习的方法 (一)模仿法 (二)试误法 (三)观察学习法 第二节 有关消费者学习的理论 学习(Learning)机理: 学习理论类型: 高低介入情境中的学习理论 一、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在心理学界的盛名首先是由于他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而这种研究却始于他的老本行――消化研究。正是狗的消化研究实验将他推向了心理学研究领域。 实验 巴甫洛夫通过一个简单的手术程序使得自己可以精确测量出狗所分泌的唾液量。当他给狗一片肉时,狗的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加。当他藏起这片肉而只摇铃时,狗不分泌唾液。然后,巴甫洛夫将肉和铃声结合在一起。每次狗得到食物之前都听到铃声,如此反复。狗于是听到铃声后就立即开始分泌唾液。 1、理论: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即:运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某种既定关系,使人产生对于不同刺激下做出相同反应的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 2、概念:无条件/条件刺激 (反应) 无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例:望梅止渴: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就是他在曾经吃过梅子流口水的基础上都能完成的,因此是条件反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年曹操的士兵都没有吃过梅子,也从没有人告诉他们梅子是酸的,那将是什么样的一种结局。 例:万宝路牛仔运动。许多人把牛仔看成力量、阳刚之气和诚实正直的化身。牛仔是初始的或非条件刺激,牛仔激起的积极情感(力量、阳刚之气)是非条件反射。消费者通过:1、反复的广告;2、非条件和条件刺激的结合(牛仔总是与万宝路联系)。把万宝路香烟与牛仔结合起来。产品就变成了次生或条件刺激。 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奖。 他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人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奖惩来决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行动,因此,人既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也没有任何的尊严,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理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实验 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工具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时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刺激 反应(正确) 正强化 饿(小白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