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和自杀华中师范大学变态心理学.pptVIP

心境障碍和自杀华中师范大学变态心理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境障碍和自杀华中师范大学变态心理学

第6章 心境障碍和自杀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 。 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 包括: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重症抑郁等 流行病学 1992年对国内12地区调查显示:终生患病率为0.083%,时点患病率为0.052%。 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3%~25%之间,远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 临床表现 重症抑郁发作 A在同一个2周时期内,出现与以往功能不同的明显改变,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其中至少1项是(1)心境抑郁,或(2)丧失兴趣或乐趣。 ???? ???(1)几乎每天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这或者是主观的体验(例如,感到悲伤或空虚),或者是他人的观察(例如,看来在流泪);注:儿童或青少年,可能是心境激惹; ???(2)几乎每天的一天中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都显著减低; ???(3)显著的体重减轻(未节食)或体重增加(一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食欲减退或增加;注:儿童则为未达到应增体重; ???(4)几乎每天失眠或嗜睡; ?????? (5)几乎每天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缓(由他人观察到的情况,不仅是主观体验到坐之不安或缓慢下来); ???(6)几乎每天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 ???(7)几乎每天感到生活没有价值,或过分的不合适的自责自罪(可以是妄想性的程度,不仅限于责备自己患了病); ???(8)几乎天天感到思考或集中思想的能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或为自我体验,或为他人观察); ???(9)反复想到死亡(不只是怕死),想到没有特殊计划的自杀意念,或者想到某种自杀企图或一种特殊计划以期实行自杀。 ?注:不包括明显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或者与心境协调的妄想幻觉所致的症状。 D.这些症状并不符合混合发作的标准。 ????C.这些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 躁狂发作 A.持续至少1周,(或更短时期,只要达到必须住院程度)的一个异常的而且持续的心境高涨、夸大或激惹。 ????B.在此心境障碍时期内,持续地表现出下列症状3项以上,并有较显著的程度: ???(1)自我估价过高或夸大; ???(2)睡眠需要减少(例如,感到只要3小时睡眠便休息好了); ???(3)比平时更健谈,或感到一直要讲话的紧迫感; ???(4)意念飘忽,或主观上体验到思想在赛跑。 ???(5)随境转移,容易分心(即注意很易转移到无关紧要的外界刺激上去);??? ?(6)有目的的活动增多(木论社交、工作或学习、或者性活动都是如此),或精神运动性激越; ??? 躁狂发作 (7)过分地参与某些有乐趣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有潜在或能会乐极生悲地造成痛苦的后果(例如,无节制地狂欢狂饮,轻率的性行为,或愚蠢的商业投资)。 ????C.这些症状并不符合混合性发作的标准。 ????D.此心境障碍已严重到会产生职业和日常社交活动及人际关系的明显缺损,或严重到必须予以住院以防伤人或自杀,或者具有精神病性表现。 ???? 临床类型 1、重度抑郁障碍 只有抑郁发作,而没有躁狂发作。 2、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二者反复循环、交替出现或混合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其特点是至少伴有一种躁狂状态,又称作躁狂抑郁障碍。 3、心境恶劣障碍:抑郁,严重不足以达到上述,时间达到两年以上。 4、环性心境障碍:抑郁、躁狂交替,严重不足以达到上述,时间达到两年以上 心境障碍的维度 精神病性/非精神病性 内源性/反应性 首发时间早/首发时间晚 病因——生物学 (一)遗传因素: 情感性精神障碍先证者亲属患本病的机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机率越高。本病患者有精神病阳性家族史者高达30~41.8%。 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间双相障碍的同病率是38.5~43%,重性抑郁的同病率为30%。异卵双生子间双相障碍的同病率是4.5~5.6%,重性抑郁的同病率为20% 在一项著名的研究中,蒙得理维斯(Mendlewicz et al,1977)研究了29名双相障碍的寄养子,其血缘父母31%有心境障碍,而寄养父母则为12%,患病父母亲生的寄养子女和未寄养子女之间患病率接近。 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有着相同的基因基础 病因——生物学 (二)神经生化改变: 1. 5-HT假说:降低导致抑郁 2. NE假说:躁狂时NE代谢物升高;抑郁时降低 3. DA假说:抑郁症脑内DA功能降低,躁狂症DA功能增高。 4. GABA假说:双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