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用Le Bissonnais法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pdf
且L
.二r
报
生 态 Vol.33 ,No.20
第 33 卷第 20 期
2013 年 10 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Oct. ,2013
DOI: 10.5846/stxb201301160103
刘雷,安韶山,黄华伟.应用Le Bissonna四法研究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013 , 33(20):6670-6680.
Liu L,An S S,Huang H W. Application of le bissonnais method to study soil a胆egate s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vegetaion on the loess plateau.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3 ,33 (20) :6670- 6680.
应用 Le Bissonnais 法研究黄土E陵区植被类型对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晌
刘 雷1 ,安韶山1 , 2 , 3 ,\黄华伟l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 7121∞;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 7121∞;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 7121∞)
摘要:植被类型直接影响土壤特性,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水稳性团聚体是反映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最
佳指标。选择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应用Le Bissonnais ( LB) 法和 Yoder 法测定了森林、森林草原两种植被类型下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对比分析了 LB 法3 种处理的结果,并计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 , MWD)
和可蚀性因子K值。结果表明:在 LB 法 3 种湿润处理下,预湿后扰动处理(wet stirri吨, WS) 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的破坏程度最
大,处理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 0.2 mm 为主;快速湿润处理(fast wetting , FW) 对团聚体的破坏程度次之;慢速湿润处理( slow
wetting , SW) 对团聚体的破坏程度最小,处理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主要以 2mm 团聚体为主;说明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土壤团
聚体破坏的主要机制是气爆作用(消散作用)和机械扰动。 LB 法的 3 种处理结果中预湿后扰动的测定结果与传统的温筛法
(Yoder 法)更接近。 LB 法包含 Yoder 法的基本原理,能够全面、准确的测定土壤团聚体结构,适宜作为黄土丘陵区土壤团聚体
测定方法。森林植被类型的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大于森林草原植被类型,且SW FW WS,但可蚀性因子K值却是森林
植被类型小于森林草原植被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由小颗粒向大颗粒转变,土壤结构趋于稳定。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
质含量不同,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及土壤团聚度也有差异,因而造成土壤可蚀性和土壤抗蚀性能不同。
关键词:土壤团聚体;LB 法;Yoder 法;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
Application of le bissonnais method to study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under
ditTerent vegeta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1 1 1
LIU Lei ,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