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害杨树的杨枯叶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危害杨树的杨枯叶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摘要:杨枯叶蛾是大型食叶蛾类,专以危害杨树的叶片为主,近年该虫对杨树的危害有所加重。特别是在大凌河流域朝阳段沿河边的杨树林内,也是笔者第一次详细进行室外观察。文章详细描述危害杨树的杨枯叶蛾生物学特性及其特征。
关键词:杨树;杨枯叶蛾;生物学特性;观察
杨枯叶蛾(gastropacha populifolia esper)鳞翅目(lepidoptera )蚕蛾总科(bombycoidea)枯叶蛾科 lasiocampidae是杨树林中的食叶害虫。在朝阳主要以危害杨柳树,尤以喜食各种杨树,严重时致寄主叶片被食尽使树木枯萎。2004年笔者在朝阳飞机场进行沙棘木蠹蛾试验的5年生沙棘树被寄生,到2005年即泛滥成灾,平均每株树上200-500头之多,到4龄后即将寄主叶片食光。
1 研究方法
1.1 室内外观察
2004年3月份将杨枯叶蛾的卵置于化验室内的沙棘树上,观察各虫态,老熟幼虫化蛹率95%,室内蛹的羽化率在90%。幼虫6龄。经观察该虫在自然环境喜欢寄生树边缘树,对生长旺盛的植株危害较轻。
1.2 观察老熟幼虫化蛹、羽化、交尾、产卵、孵化、幼虫取食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雌蛾体长28~36毫米,翅展66~94毫米;雄蛾体长17~27毫米,翅展43~57毫米。体翅皆黄褐色,触角褐色,胸部上方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纵纹。前翅有5条黑色斑列纹,不太整齐,外缘的一列较为整齐。雄蛾体形较小,触角的栉齿较雌蛾短。
2.2 卵
圆形,直径1毫米,淡绿色,有二条深绿色环纹,上面的一条呈半圆状,顶端有两个黑色块状斑;未受精卵蓝色。
2.3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68~95毫米,体背有褐色、棕黄色等毛斑,第2、3胸节背面有两个黑褐色毛簇。
2.4 蛹
长27—35毫米,红褐色,有粉状物。
2.5 茧
灰白色,上有棕黄色粉状物。
3 生物学特性
3.1 生活史
在朝阳境内每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蛰伏在树皮缝及墙缝等处越冬。翌年树木萌芽的4月上、中旬上树危害,5月至7月上旬为危害盛期,7月下旬老熟幼虫吐丝将一片或几片杨树叶卷在一起作薄茧化蛹,8月初出现成虫。成虫寿命5~6天。预蛹一天,蛹期10~12天,卵期7~8天。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10月下旬以幼虫越冬。
3.2 生物学特性
在朝阳境内每年发生一代,以2~3龄幼虫蛰伏在树干皮缝及墙缝等处越冬。翌年树木萌芽的4月上、中旬上树危害,5月至6月上旬为危害盛期,6月下旬老熟幼虫吐丝在皮缝等处作薄茧化蛹,7月始见成虫。成虫产卵于杨树叶的背面或其他物体上,呈平行状或块状排列。每个卵块10多粒,多则60粒左右。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成虫寿命5~6天。预蛹一天,蛹期10~12天,卵期7~8天。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10月下旬以幼虫在皮缝及土壤内越冬。
幼虫凌晨3~7时孵化,初孵幼虫黑褐色,孵化后在原地取食卵壳,将卵壳食尽后,渐分散到嫩叶片上。经24h后胴体变棕褐色。初孵幼虫体黑褐色。2龄后绿色,胸背有白色条纹;3龄以后幼虫由绿色变为红褐色。1~2龄幼虫取食叶肉,3龄以后幼虫取食全叶。傍晚幼虫取食比白天活跃,1~2龄幼虫取食量较少,4龄后食量渐增;白天取食1.5cm2叶片, 4~6龄幼虫取食量逐渐增加,每天可取食3~5cm2叶片,一头幼虫一个生活史可取食70~75cm2。约20天时体表颜色由绿色变灰色。1~3龄幼虫有灰色伪装色。幼虫平均每5~7d蜕皮1次,蜕皮前头向地停食不动12~15h,蜕皮约需3~5min。有自食虫蜕的习性,蜕皮后约30~50min调头取食虫蜕。幼虫为保护不被天敌捕食,6月下旬幼虫进入4龄以后改在晚间取食,老龄幼虫食量大增,进入暴食期,翌春4龄幼虫对树木危害严重。6月中旬老熟幼虫入土预蛹,预蛹期为72~84h,蛹期16-20d,6~7月成虫羽化。雄成虫比雌成虫早羽化1~2d。雌成虫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后寻找树干及叶片等地点产卵。幼虫6龄,幼虫成熟后结茧前停食18~24h,选树干适宜初拉网结茧,约24~36h完成后进入预蛹期。
4 防治方法
(1)在成虫羽化期林地边缘设置诱虫灯,诱杀成虫。
(2)早春幼虫危害期,可喷洒速灭杀丁4000—5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1000—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0000倍液,均可获得最佳杀虫效果。
参考文献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1991,7:73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