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以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pdf

论高校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以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高校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以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pdf

2016年4月 多南放眩七 学报 Apr.,2016 第 18卷 第2期 Joumalof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Law VoL18No.2 文章编号:1008—4355(2016)O2一O1l9—05 论高校精品课程的优化建设 以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法制史》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 李 涛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摘 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到 目前 已经十年有余 ,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取得 了良好成 绩。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法制史》课程也成功 申报 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以此推动 了教学 方法、教师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然而,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 中仍然存在重 建轻用、重复建设、效能低下等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应当从评建并重、择优立项、模 式创新三方面促使高校精品课程的转化升级。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模式;慕课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6.02.16 级”三级课程体系不断完善等。以笔者所在的西南 一 、 问题的提出 政法大学为例,截至 目前共建成国家级精 品课程 6 门,省市级精品课程 15门,校级精品课程 34门,另 为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 ,深化教育 有多门课程正在积极 申报之 中。在 已建成的各级 改革 ,教育部在2003年下发的 《关于启动高等学校 精品课程中,课程范围基本覆盖各个主干学科。同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 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 时,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已辐射到相关学科 ,带动 知》(下文简称 《通知》)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精品课 并促进了相关学科群、学术团队的优化发展。 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学内容 、一流教学 然而 ,必须注意的是,精品课程建设十余年来 , 方法 、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 尽管取得 了一系列 的成绩 ,但也遭遇 到了不少问 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 题,如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硬件及 网络保障不足、 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 ,推 研究内容重复较多、教学互动性降低等。那么 ,如 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 何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 ,尤其在 目前信息化时代, 学质量的目的。自此 ,全国各地高校展开 了 “波澜 如何利用资源 、技术优势 ,优化精 品课程建设是当 壮阔”且 “轰轰烈烈”地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截至 目 务之急。笔者将以西南政法大学 《中国法制史》精 前 ,l2年过去了,精品课程建设取得 了阶段性成绩 , 品课程建设为切人点 ,分析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 如共享课程不断增加、丰富①,“校级一省级一 国家 存在的问题 ,并试图提出优化建设对策。 收稿 日期 :2016—01—08 作者简介 :李涛 (1984),男,河南焦作人,西南政法大学刑事 ① 按照教育部的计划,2003年至2007年为第一阶段,计划建 侦查学院教师,法学博士。 设 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已完成;2007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计 划建设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