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学(第二讲)1
第二讲 心理及其发展 一、心理的实质 二、心理的发展 三、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一、心理的实质 心理到底是什么? 对于科学家而言,属人类的“意识之谜”,正在探讨。对此尚未弄清楚之前,应忍住做出“一定是”或“一定不是”什么的回答。量子物理学认为:没有离开意识之外的物质世界的存在。科学家们说:存在,就是被发现。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慧能大师:(风动?幡动?)仁者心动。 辩证唯物主义: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旧的心理学教材中说“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但现今的脑科学家们对这样的说法感觉很是困惑,无法证明。) 佛教认为,心、意、识、了别,同义。字面意思:心-累积、意-执着、识-辨析、了别-了解。诸法(存在)万千,唯有心法能明能知。故有宣说心法义理差别之学,谓心明学或称心类学。 佛学是“真正的心灵科学” 佛学又称“内道”,是真正的心灵科学,彻底揭示心的奥秘,认识到烦恼痛苦的根本在于无明(错误的世界观,颠倒了知事实真相)。主张通过闻、思、修正确的真理之道,获得心灵的究竟解脱安乐。 佛家四部哲学(佛因材施教而说),除唯识学属唯心主义,有部、经部、中观皆是唯物主义,其中中观应成派是究竟了义的世界观,属辩证唯物主义。 卡尔?马克思: 辩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达到了精致的程度。 马克思辩证法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的辩证法源自印度的龙树大师(辩证法的鼻祖,是佛陀中观正见的集大成者,著有《中论》等中观著作。) 唯识简介 唯识: 遮除了外境,识有境无,“一切唯心所造”。外境的存在离不开意识,比如梦境中的人与事皆是心识所现。 有六识说也有八识说等不同流派。 八识: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依感官,了别境界。 第六识—意识,分五俱意识、独头意识(梦中、定中、散位、狂乱)。 第七识—末那识 ,执“我”-执第八识为我,是烦恼根源。 第八识—阿赖耶识,“藏识”,如仓库,含藏一切习气种子 ,与“现行”(当下作为)相互薰 染(所以也是变化着的)。 “八识” “八个兄弟共一胎 , 一个伶俐一个呆, 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在家把帐开 ” 注: 1、八识都是第八阿赖耶识转化。 2、伶俐:第七识恒审(思量),分别计度,攀缘第八识,执著第八识的见分为自己的见分,坚执一个我,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强烈;有覆无记(因有善恶,果为无记),造业,会障圣道。 呆:第八识完全接受果报,恒无审,无覆无记,不障圣道,“恒转如瀑流”,现行熏种子,种子熏现行,六道轮回不已。 3、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执著攀缘外境,见分一定攀缘相分,非审非恒。 4、第六识通过第七识的执著而去分别外境,有时不起(审而非恒)——无想天、无想定、灭尽定、没有梦的睡眠、闷绝时。 中观正见 “缘起性空” —— 世俗谛(世人所共同认可的)是“有”(不否定其存在,只不过非是世人以为的那么真实存在,而是缘起如幻); 胜义谛(圣者证悟主客一体时,理智观察所得)是“空”(没有一法是不依赖其他因缘而独立存在的)。 “众缘结合的现象实存不妄,非缘合的独立自性空不可得”。(《佛法三根本》 空有不二,一体两面。缘起与性空互为因果。 中观认为,识与境(主、客体)相观待而有。 一切都是因缘而起,具因果、相对、名实、部分与整体等等的关系,只是名言的安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 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达雅他,嗡,嘎代嘎代,巴热嘎代,巴热桑嘎代,保地索哈。 三界众生心理需要层次论 五蕴:由粗到细排列--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指物质,在人来说指肉体;受--内心的感受;想--分析、思维;行--受、想以外的精神活动(及色法、心法外的心不相应行法如年、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腹透腹膜炎的护理.pptx VIP
- 肌电图设备可行性报告.docx
- 网络短剧推广方案策划.pptx VIP
- 2020年中央空调市场报告-艾肯网.pdf VIP
- 人工智能赋能中学化学教学的探索.pptx VIP
-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课件.ppt VIP
- 解放上海红色戏剧小品《我记得你,你就活着》台词剧本手稿.doc VIP
- 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实战课件 第7章 AIGC信息获取与数据分析.pptx VIP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doc VIP
- 2025下半年全国房地产经纪人考试(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综合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