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胃炎平煎剂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炎平煎剂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中药煎剂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医院 310052 吴培俊△ 摘要:(目的)评价中药胃炎平煎剂(黄芪40g,肉桂10g,蒲公英30g,白术12g,地丁9g,丹参20g,百合20g,乌药10g,白芍30g,丁香9g,甘草6g)治疗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的浅表性胃炎患伴糜烂者,随机分为口服胃炎平煎剂组,雷尼替丁组(下称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病理活检及胃镜检查三项指标有效率为89.7%,对照组为41.4%,二组差异显著,p0.02。(结论)中药胃炎平煎剂对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有理想的治疗作用,腹痛腹胀等症状改善两组相当,但愈合质量较对照组好,且有一定的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实验证实胃炎平能提高胃黏膜的免疫球蛋白,能提高消化道黏膜的综合防御机能。 1 病例选择 有上消化道症状作胃镜检查证实的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患者12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57例。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治疗组男36例,女27例。对照组男31例,女26例。治疗组平均年龄43岁,对照组41岁。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全部病例无大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无慢性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创伤等应急状态,无服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自拟胃炎平煎剂:黄芪40g,肉桂10g,蒲公英30g,白术12g,地丁9g,丹参20g,百合20g,乌药10g,白芍30g,丁香9g,甘草6g。煎服,1日2次,1个月1个疗程。疗程满复查内镜和病理活检。对照组:雷尼替丁片0.15g,1日2次,连服1个月,疗程完复查胃镜及病理活检, 并做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为快速尿素酶法结合银染色法。 3 疗效标准 根据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及慢性胃炎分类及诊断临床症状:腹胀、腹痛消失为显效,减轻为有效,加重或无改变为无效。病理检查:逆转达Ⅰ级为显效,Ⅱ级为有效,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胃镜观察:由同一医院检查,红白相间区域缩小,充血水肿减轻,糜烂消失为显效,红白相间区域缩小,充血水肿减轻,为有效,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20例,总有效57例,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有效率为41.4%。卡方检验P0.02,差异显著。 腹痛缓解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 随访结果,对有效者随访3个月,治疗组7例失访,9例复发。对照组5例失访,14例复发,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胃炎平煎剂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治疗组中61例做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方法为快速尿素酶法结合病理银染色法,,疗程结束复查转阴24例(39.3%),减少28例(45.9%)。对照组中48例阳性,疗程结束复查6例(12.5%)例转阴,7例(14.5%)减少。两组差异显著,p0.01。 5 实验研究 对63例服中药者进行了服药前后的胃黏膜组织的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将胃镜活检组织2块以生理盐水漂洗2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分析天平精确称重,加生理盐水匀浆,2500rpm离心5分钟,使用Beckman免疫化学系统(ICS)微机控制仪进行检测,测定结果:治疗前IgG、 IgA 、SIgA分别为3.10、0.66、51.23,治疗后分别为3.90、0.86、58.34/mg(组织),中药治疗后胃黏膜组织的免疫球蛋白明显提高(p0.05)。 6 讨论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为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发病学多数学者认为是多因素的,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感染、胆汁返流等攻击因子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黏膜分泌保护因子的失衡的多病因学说为多数的学者所接受。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均以上腹部痛为主证,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的范畴,胃脘痛的病机,中医历来多从脾胃虚寒论述,从温补为基本治法,但胃脘痛郁而化热的观点,古代医家早有论述。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共同特点,是均有黏膜上皮的破损,有充血、糜烂的改变,病灶周围黏膜红肿,按中医的传统的辩证方法,其局部也有热证表现,有如乳痈表面有红、肿、热、痛时辩证有热毒蕴结一样,本文观察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黄苔占80%,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幽门螺杆菌与浅表性胃炎糜烂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认为浅表性胃炎糜烂虽然病程缠绵,有虚的一面,同时也有热毒蕴结的一面,所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并用,不仅疼痛等症状较快缓解,而且糜烂的治愈率达59%,疗效优于雷尼替丁。研究证明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中医认为“苔之黄者,胃热也。我们的观察黄苔有较多的炎症细胞侵润。本文观察结果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者有,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现已证实,胃肠道是人体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