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PPPS模式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证探究.doc

BOPPPS模式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证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OPPPS模式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证探究

BOPPPS模式应用于《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证研究   【摘 要】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由于特别强调沟通的动态性和实践性,其教学方式一直受到关注。BOPPPS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为交际类课程的授课提供了有效地指导;其“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步骤为指导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章可循。本文贯彻实施BOPPPS有效教学模式。对8大跨文化交际核心课题上设计了BOPPPS教学过程稿,并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BOPPPS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但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关键词】BOPPPS;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教学模式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涉及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人士之间的相互沟通,属于人际沟通的范畴。自人类文明伊始,跨文化沟通便已出现。直到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交通的便利和网络的发展,才使得跨文化交际得到空前的频繁。大专院校设施跨文化沟通类课程,为学生今后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做了积极的准备。既然是沟通交际类课程,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课堂教学,要讲究效果。这是任何教学都需要面临的问题。沟通类课程,又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国际上通行的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解读就是“知行合一”。具体来说,知道相关交际知识、拥有跨文化意识、并能付诸实践这样一个三合一的能力体现(Xu,Lisheng,2013)。如何能够提高有效授课,成了跨文化交际课程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各大高校若干高校就陆续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到现在的遍地开花,可以说,英语教学一直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正如胡文仲指出(2010):中国的跨文化交际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相关教学也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授内容基本源自北美的框架,缺乏本地化的发展。上课的方式也大都流于讲座形式,这对普及跨文化基础理论和知识是有所帮助的。对于跨文化交际天生的动态性却无法用讲座形式予以实现 二、解决方法 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核心要素涉及“文化导论”、“概念讲解”、“价值观讨论”、“文化语言学”、“非语言交际和空间交际学”、“刻板印象”、“文化休克”、“跨文化交际能力”(Xu,Lisheng,2013)。传统的课堂授课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教师讲课、学生笔记,辅助于多媒体技术,确实也能灌输一些跨文化交际类的知识。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大打折扣;其实践可能受到阻碍。更为明显的是,教师无从判断学生的应用能力 BOPPPS有效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定方法。在BOPPPPS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时间由有效导入、明确目标、学情分析、参与式学习、检验效果、以及明确结束六大步骤构成(李纹霞,2015)。每一步骤都进行精心设计,仔细推敲。从其名字上来看便能体现其目的。有效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向学生明确说明教学目标。其描述性词汇从原来的“了解、掌握、知晓”等模糊词汇转变为“学生知道、运用解决”等可以进行量化检验的描述。参与式学习是本模式的核心,也是异于传统教学的一个亮点。根据研究表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授课、学生阅读等,学生的知识留存率只有不到10%。而小组讨论、学生实践、学生授课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留存高达60-80%等不同程度的知识。实践证明,BOPPPS有效教学模式能较好的达到既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陈卫卫,2014) 整个学期的授课以BOPPPS为指导,设计了八大教学指导单。拿“文化休克”这一话题举例说明。“文化休克”属于心理学范畴。面对陌生环境,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由原来的激动、兴奋,由于碰到挫折和陌生感,很快转变为失望、恐惧,甚至逆反等情况。其导入由一个事先已经剪切好的视频展开,约长5分钟,涉及“文化休克”所提到的不同的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由此引入话题,明确本堂教学任务,明辨“文化休克”的四大阶段和相关缓解方法。为了更好了解学生对该话题已有的了解程度,组织小组讨论,以“如何降压”为话题,为后面提到如何缓解文化休克做铺垫,时间为7分钟。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用于参与式学习,先观看一段英文视频,由美国教授讲解“文化休克”的四大阶段和相应症状,并辅助于听力题目,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讨论:在陌生场合碰到困难的应对措施。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轮换穿插到别的小组。主要起到引导学生顺利讨论和提出高层面问题。历时15分钟。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讨论成效,教师点评,并补充说明文化休克的缓解方法,共需10分钟时间。为了检验学习成效,需要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提问,涉及“文化休克”和“新婚蜜月”之间的关系,来加深学生对该话题的理解。最后是3分钟总结陈词,帮助学习者统整、反思,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延伸应用教学内容 三、数据搜集及讨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