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案.doc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案.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案

( )月( )日 总第( 21 )课时 教学内容 10杨氏之子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六个生子,以及新词; 3、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学难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一、 课前背诵   《竹石》《赠花卿》,带领学生走进古文 二、 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古代聪明的儿童?(引导学生走进聪明机智的儿童)。今天我们来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再认识一个聪明机智的儿童——《杨氏之子》(杨修)   学生理解课题《杨氏之子》,之是什么意思? 三、 学习新课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找同学介绍《世说新语》,教师全面介绍,引导学生课下借阅   2、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 检查字词,指名朗读课文   4、 分男女读课文,齐读课文   5、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二)理解语句   1、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甚”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2、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呼”是什么意思?再句中应该怎样读出感情?     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3、 为设果,果有杨梅。    “设”应该怎么解释?     谁为谁设果?可以看出孩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4、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以”“示”“曰”“君”各是什么意思?    从而可以看出孔君平是怎样的一个人?    应该怎么读出来?   5、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未”“闻”“夫子”应该怎么解释?       从应声可以体会到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练习2 回答。       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你会怎么回答?   (三)感情朗读,试着背诵  四、 总结拓展    1、 你在这节课中收获到了什么?    2、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回答?(教师举例)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杨梅——君家果 聪慧 孔雀——夫子家禽 教学反思 ( )月( )日 总第( 22 )课时 教学内容 11晏子使楚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⒈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⒉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⒊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重点难点 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 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⒈揭题解题。 ⑴、使:出使。 ⑵、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 ⑶、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学课文。 ⑴、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⑵、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   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   ⑵、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   (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注意“敝、臣”的笔顺及“淮、尊”的字形。   ⑷、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   (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   ⒋学习1、2、3、自然段。   ⑴、读课文,思考:   ①、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   ②、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   ③、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   ⑵、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   ⑶、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   ⑷、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