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刘晓婷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第一节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三多一少)。 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 死亡率 高2-3倍 心脑血管疾病 高2-3倍 失明 高10倍 下肢溃疡及截肢 高20倍 在美国,糖尿病肾病占尿毒症病人的25%,占西方国家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 糖尿病分类(病因学1999) ①Ⅰ型糖尿病:免疫介导、特发性 ②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不足 ③妊娠糖尿病: ④其它特殊类型: 任何类型的糖尿病都有可能在疾病的某一阶段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这种对胰岛素的需要不应成为糖尿病的分类基础。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代谢紊乱症群:许多患者无症状,体检发现(约2/3) 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 ?血糖增高( 160mg/dl)→尿糖阳性→渗透性 利尿→ 多尿、多饮。 ?糖利用下降、Pr分解增多、脂肪分解增多 →消瘦、多食。 糖尿病并发症的分类 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治疗 治疗目的: 纠正代谢异常 消除症状,防治急、慢性并发症 防止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细胞损伤 恢复正常体重及体力, 维持正常社会活动 糖尿病治疗总策略 糖尿病的宣教 教育患者糖尿病是终身病,鼓励其坚持治疗,勿轻信某些“根治糖尿病”的偏方而贻误治疗。 教会病人自行监测血糖、尿糖,学会胰岛素的注射技术及口服降糖药的一般特点。 教育病人预防并发症,学会保护自己。 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治疗的目标 控制血糖水平 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提高整体健康 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 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1) 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 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表1 糖尿病患者每日能量供给量(Kcal/Kg) 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 (2) 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应在150克~200克。谷类是日常生活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给碳水化合物约38克。其它食物,如乳类、豆类、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海带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无糖食品 无糖食品是指不含食糖即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甜食品,但是无糖食品必须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如糖醇(包括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甘露醇等),而不是用糖精等高倍甜味剂生产的甜食品。目前在我国已经批准列入使用卫生标准的食糖替代品有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1981年,加拿大多伦多的营养学教授David Jenkins 博士首先提出,定名为glycemic index (GI)。研究发现: 1.许多淀粉食物都能快速吸收; 2.大多数含糖食品并不迅速升高血糖,如冰激凌; 3.一样的食物经不同的加工,有不同的血糖反映。 决定血糖生成指数的因素 1.食物中糖的结构:葡萄糖、果糖、乳糖 2.可溶性纤维成分 一般而言,食物血糖生成指数>70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食物血糖生成指数<55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 粥煮的时间越长,血糖指数越高。 酸能延缓食物的胃排空率,延长进入小肠的时间,故可以降血糖,在各类型的醋中发现红曲醋最好,同时柠檬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小窍门:自制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 1、“粗”粮不要细作 2、简单就好 3、多吃膳食纤维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