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精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 第二句,却感慨无限:“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 “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 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 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迳自东流不停。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称吴宫。 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豪门贵族。 “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 “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 这一联含蕴着李白独特的历史感喟,浸透了无限的凄凉。 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翻译: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东晋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成了古老的坟冢,长眠地下。 心情:吊古而伤今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 如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 吊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 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 → 伤今 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  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峰相连而得名。 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诗人由历史的凭吊,转向大自然的描写,将目光投向那不尽的江水。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两道。 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颈联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翻译:远处三山的峰峦,若隐若现地耸立在青天之外,秦淮河的两道水流,中间就从白鹭洲区隔开来。 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   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彷佛国君被群小人包围而不得见; 二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不得相见。 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比喻谗臣当道。 借指朝廷。 思君 忧国伤时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翻译: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会掩蔽了太阳,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艺术特色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气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从先秦时代起就被广泛运用。随着魏晋时期的曹丕以气论文,气也就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内容而在许多的艺术门类里加以运用。虽然,论者对气的理解、认识不完全相同,但对所含蕴的思想性情、人格精神与艺术情调,又都一致认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明显地充溢着一股浑厚博大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艺术特色 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完美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李白强调的自然永恒不朽,一方面是宣传他的以自然为中心的“物我为一”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揭露历史上的统治神话。因为从古而来,几乎所有的统治者他们都宣扬自己的世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