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哺乳动物、人类完成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哺乳动物、人类完成稿

哺乳动物、人类 华北第四纪哺乳动物 要介绍全球第四纪哺乳动物的演化特征实在是需要太大的篇幅,即使想在一个章节里简单的介绍也很困难。因此。在本节里想通过薛祥煦对中国黄土分布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描述,使读者对第四纪哺乳动物特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薛祥煦对中国黄土分布区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按时代及化石层特点对动物群作了划分和对比(薛祥煦1982)。 1.游河动物群 该动物群以陕西渭南游河(薛祥煦,1981)的化石为代表,产于游河组。 化石皆保存在古三门湖灰绿色细相砂质粘土或近湖边的灰绿—灰白色砂层中。含有这些化石的地层组以不连续或连续的关系下伏于含有“泥河湾”动物群的黄褐色砂、砂砾石层之下。动物群的分布范围,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可能从陕西的宝鸡起向东经渭南、山西云簇盆地、榆社盆地,到河北蔚县一带。 该动物群的主要特点是: ① 含有相当数量生活在第三纪上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如三趾马(Hipparion)、祖鹿(Cervuvitus)、古长颈鹿(Paleotragus)、旋角羚羊(Antilospira)等,大约占动物群总属数的41%。 ② 同时,又具有一些第四纪首次出现的动物,如游河象(Elephas youheensis)、拟鼠兔(Ochotonoides)、猞猁(Lynx)、腔齿犀(Coelodonta)等。而第四纪特有的真马(Equus)、真牛(Leptobus)等却都尚未出现。 ③ 从与其时代相当的东窑子头动物看,其绝灭种为100%,绝灭属约占75%。 这种具有较多上新世分子的特点,无疑赋予这类动物群以较古老的色彩;而动物群中确实又已经有了一般认为是第四纪才有的新成员,古老成分和新生分子的共生使这类动物群具有从上新世发展到第四纪的过渡性质。岳乐平对游河组作了古地磁测定,结果表明:游河组记录了高斯正极性带,年龄约3.60Ma—2.50Ma,时代与静乐组相当(岳乐平,1992),因此,作者将其放在上新世晚期, 不过,其中的一些上新世分子似乎比“三趾马动物群”中的同类分子在构造上要进步一些,如 Paleotragus,其前臼齿、臼齿的构造都比较简单;臼齿长大于宽,齿带弱,无齿柱(汤英俊,1983)。而一些第四纪的种类又具有相当原始的特点,如 Elephas youheensis,虽具有原脊象臼齿的一些主要特征,但明显地表现出牙冠特低,齿板频率很小,釉质层很厚,具中间裂隙等比早更新世常见的平额象(Archidiskodon Planifrons)、南方象(A. meridionalis)原始、古老的性质。平额象在中国出现于早更新世中晚期,而南方象的时代则更晚些。游河象的时代是上新世最晚期。 又如游河貘鼠(Mimomys youheenicus),其齿根发育较早,釉质圈消失迟,岛褶及棱形褶发育且持续时间长,较我国目前已有的其它几个种都显示出较原始的特征。 其它如河北蔚县的 Lynx variabilis、 Paracamelus 等也同样具有较原始的特点。 以上不难看出,游河—东窑子头动物群要比泥河湾或与之相当的动物群性质古老,时代较早。如与欧洲哺乳动物群相比,本类动物群与欧洲维拉方期的早期的相当。 2.泥河湾动物群 该动物群以采自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的化石为代表。实际上,这类动物群分布非常广泛,其中如山西西候渡、临漪,甘肃巴家嘴等地的化石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其产地及层位都很具体、确凿。 这类动物群的主要特点是: ① 有一些主要生活于第三纪上新世的种类,如三趾马(proboscidipparion)、爪兽(Nestoritherium)、剑齿虎(Megantereon)等,约占整个动物群属的20%左右。比在游河—东窑子头动物群中所占比例小。乳齿象类、古长颈鹿类已经绝迹。 ② 一些构造较原始的第四纪类型如游河象、游河鼠、变异猞猁等分别被较之进步的类型如A. planifrons, M. sp. (sp. nov). L. Shansius所取代。 ③ 中国第四纪最早的真马—三门马(Equus sanmeniensis)开始大量出现并广泛分布,突出的是,它与我国特有的一类三趾马—长鼻三趾马(Proboscidipparion)共生。同时,牛类(如Bison、Leptobus)、犬类(Canis)也大量出现,分布较广。 ④ 第四纪早期特有的一些鹿类,如Euctenoceros、Axis、Elaphurus、Busa等第一次出现,个体中等到大,角长大但分枝都较简单。分布很广。 ⑤ 以泥河湾动物群为例,其绝灭属约为33.3%,绝灭种约为93.5%(贾兰坡,1978)。 德日进和皮夫窦研究了河北阳原泥河湾的化石标本,并发表专著后,泥河湾动物群就逐渐成为我国第四纪初期一个具代表性的动物群。其后,一些学者分别研究了其它地点与泥河湾的相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