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2-1从现代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剖析
第二篇 生态建筑设计 2 从现代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 2.1 现代建筑回顾 2.2现代建筑运动中有关“生态”的建筑活动 2 现代建筑回顾 现代建筑对建筑发展影响: ①房屋的建造量急剧增长,建筑的类型不断增多; ②工业发展给建筑业带来新的建筑材料; ③结构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使设计者越来越深入地掌握了房屋结构的内在规律; ④建筑业的生产经营转入资本主义经济轨道。 现代建筑观点: ①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而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时代的条件相适应; ②强调建筑师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③ 积极采用新材料和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④主张摆脱历史上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形式的建筑; ⑤主张发展美学,创造反映新时代的新建筑风格。 2.2现代建筑运动中的“生态”建筑活动2.2.1 节能节地建筑 “节能”的含义是有效地利用能源,并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取代油、汽、煤、柴等传统(常规)能源; “节地”的含义是建筑活动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表面积并使绿化面积损失少、不损失甚至增多。 2.2.2 生土建筑(掩土建筑,覆土建筑) 内容和特点:利用覆土来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优点:节能节地;微气候较稳定;防震防尘,防风防暴,隔声好;可减轻或防止放射性污染及大气污染的侵入;洁净,安静;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较安全;维修面少;有利于生态平衡及保护原有自然风景。 生土建筑在技术上需处理的问题: 水:施工时地下水处理问题及使用期的排水问题。 火:阻止火势蔓延的优点,但发生火灾,救援与紧急安全疏散则不及地面建筑方便。 风:自然通风条件较差,必须有强大的机械通风保证。 光:自然采光条件差。 .1景区总平面 1-村庄 2-景区入口 3-停车场 4-山包 5-露天表演场 6-山包入口 7-斜坡道 8-草梅岭要塞 2入口由草丛中的小路伸进 3圆锥体平面 . 1-入口 2-接待室 3-中央大厅 4-电脑翻译室 5-备餐室 6-咖啡厅 7-厨房 8-办公 9-露天表演场/西平台 10-回廊 11-礼堂 12-工作人员室 13-卫生间 14-商店 15-采光口 16-设备间 17-坡底 18-天桥 4玻璃墙上的自动遮阳装置 5左面为电脑译室外廊 .6山包与天桥 7人工堆积的山包与自然融为一体 8咖啡厅与备餐间 9接待室 10东西向剖面 2.2.3 生物建筑 视建筑为活的有机体,将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比拟为皮肤,提供各种生存所必须的功能;保护生命、隔绝外界环境、呼吸、排泄、挥发、调节以及交流。 2.2.4 自维持住宅 自维持住宅设计力图将住宅构成一种类似封闭的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循环。 设计思想: (1)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度的,因此寻求一种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的标准和方式。 (2)认识到技术本身存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伴随着这种倾向的是,追求技术开发和利用而导致的地球资源的大量耗费。 自维持住宅的两个设计目标是: (1)利用可再生初级能源和二级能源及住宅自身产生的废弃物质的再利用来维护建筑运作阶段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材料。 (2)利用适当的技术 2.2.5 结合气候的建筑 l963年V.奥戈亚的《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提出了“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80年代B·吉沃尼的《人·气候·建筑》对奥戈亚的生物气候方法内容提出了改进。 印度孟买干城章嘉公寓 建筑师C.柯里亚 2.2.6 新陈代谢建筑与共生建筑 新陈代谢运动倡导的要点: (1)对机器时代的挑战,强调生命和生命形式。 (2)复苏现代建筑中被丢失或忽略的要素,如历史传统、地方风格和场所性质。 (3)不仅强调整体性而且强调部分、子系统和亚文化的存在与自主。 (4)文化的地域性和识别性未必是可见的。 (5)新陈代谢建筑的暂时性。 (6)将建筑和城市看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开放的系统,就像有生命的组织一样。 (7)历时性。 (8)神圣领域,中间领域,模糊性和不定性这些都是生命的特点。 (9)作为信息时代的新陈代谢建筑。隐形的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学提供了建筑的表现形式。 (10)重视关系胜过重视实体本身。 共生思想: “共生”包含的范畴:历史与现在的共生,传统与最新技术的共生,部分和整体的共生,自然和人的共生,不同文化的共生,艺术和科学的共生以及地域性和普遍性的共生。 2.2.7少费多用住宅 “少费多用”概念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