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人隐私权的税法保护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税人隐私权的税法保护研究.pdf

纳税人隐私权 税法保护研究 ■ 种 君 一、隐私权的定义和其面临的 法依据和基础。他认为,隐私权为人 问题 新问题 格权,其权利主体为公民,具体内容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网络 (一)隐私权的定义 包括私人生活安宁权、私人信息保 技术的发展,隐私权也呈现出了新 隐私权的最初定义来源于《论 护权等,即“隐私权是公民享有的私 的信息时代的特征。有些学者认为, 隐私权》,这是美国学者沃伦和布兰 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 互联网的发展和特性已经影响到民 代斯于1890年 在 《哈佛法律评论》 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 法领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隐私权 上发表的文章,其中将隐私权定义 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冶(王利明. 领域(刘德良.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 为“免受外界干扰的、独处的”。最初 隐私权内容探讨[J ].浙江社会科学, 题 〈前言〉[M ].人民法院出版社, 隐私权是被作为“独处权”理解的, 2007〈3〉.下文有两处同)。除此之外, 2004)。王利明教授认为,隐私权在 在此基础上,众多学者又提出了多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隐私权的主体 五个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和趋势,即: 种隐私权的不同定义,国内有关隐 不应仅限于公民,而是扩展为个人 “一■是隐私权的内容不断扩张;^■是 私权的定义也各有不同。例如,张新 和集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 空间隐私权的发展;三是个人资料 宝教授持个人对隐私信息享有自决 会组织,隐私权的性质也不应为人 隐私权的发展;四是网络隐私权的 权的观点,他认为,“隐私权是指自 格权,而是一般性权利。例如尹田教 发展;五是隐私权不断受限制的趋 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 授认为,隐私权是宪法性权利,应当 势。”在隐私权的内容扩张方面,由 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 将隐私权提升到宪法的层面上,这 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 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 样才有助于隐私权的进一步发展 管是个体亦或是机构还是公权力机 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 (尹田.论人格权的本质[J ].法学研 关,越来越普遍地应用计算机和网 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人自己的私生 究,2003〈3〉)。陈宝林教授和穆夏华 络技术来搜集、存储、管理、转移等 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 教授在《现代法学》一书中的观点院 资料和信息,隐私权的内容也在这 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 “隐私权是自然人和社会组织对其 个过程中扩大,涵盖了在此动态下 权。”王利明教授认为,我国《宪法》 秘密信息加以控制、保护的权利。按 所涉及的有关身份信息、财产信息、 虽然没有明确定义隐私权,但是确 照主体的多寡,可分为集体隐私权 家庭信息、工作信息等一系列信息。 认了公民人格尊严应当受到保护的 和个人隐私权。” 隐私权面临的第一个新问题是,应 原则,这可以作为我国隐私权的宪 (二)新时代下隐私权面临的新 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使得处理 —— I ^ M 3 » 1/2017 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但是与此同时, 隐私权的内涵也必然受到现代社会 政收人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在国民 涉及隐私的内容也更容易被他人获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