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让高考作文言之有味
如何让高考作文言之有味
学者钱穆曾说,文章者,花样也。语言就是文章的最出彩的花样。没有智慧的表达,只有表达的智慧,那不能算好文章。作为即兴的应试之作,高考作文首先吸引阅读老师眼球的,也应是语言。从历年的高考佳作来看,也确实如此。因此,在高考作文训练中,语言的磨砺与提升始终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我们许多同学,甚至老师,对语言的训练是没有信心的,这缘于一个陈腐的观念——语言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之物也。当然,欲使语言炉火纯青,有自家风格与个性,委实不易。但是,通过有意识的训练,练就足够得高分的作文语言却并非一件难事,关键在于得法。
其一,语言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
语言是情感化的,是智慧性的,是美的。一个从未真正为语言感动过的人是不能获得一流语言能力的。譬如下面这几段话: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节选自刘亮程《对一朵花微笑》
因此,意欲获得语言,首先就要亲近语言。因为亲近而能感受语言的美,因为美的经验而唤起对语言的热爱,因为热爱而愿意琢磨语言,因为琢磨而提升了语言能力。这便是获取语言的流程,流程里最重要的就是须花时间阅读经典,在阅读中精心琢磨语言。亲近着,琢磨着,这是一个意欲提升语言能力必须的态度。
其二,文辞积淀是提升语言的基础
文辞不足则意不能达。章句终究是一个个词语元素构成,没有丰富的言辞,言语便落俗老套而枯干生涩。请看下面这段话: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口舌之于心脏。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这是一篇高考佳作的开篇。短短一段,言辞丰富,书卷气浓郁。如此开篇,哪有不征服阅卷老师的道理呢?而我们许多同学的文辞积淀多是缘于口语,而非来自经典的阅读。好的语言应当依托于大量的书面文辞的积淀。如何积淀呢?最简单最笨而又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背诵,尤其是对文辞量丰富的篇章的背诵。
其三,模仿和借鉴是提升语言的捷径
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文章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就连说“惟陈言之务去”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窥陈编以盗窃”。北宋“江西诗社宗派”的开创人黄庭坚说得也明白:“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由此可见,“抄”是一定的,要看会不会抄,会抄就是会模仿会借鉴。千古文章有二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可变的是自己创新的,不可变的,便是前人留下的,思想、素材、技法……我们要模仿借鉴的是不可变处。
语言也可借鉴。前人遣词造句的技巧,说话的语气,也是可以模式化的。拣前人三二好句子,或改名家二三好句子,移花接木到自己文章中,往往就是文章“亮点”。不妨看看下面这篇高考作文的语言:
我是二胡,漂泊似冬雪之夜、幽怨似深秋桂子的二胡。从一开始,我就在流浪,我想忘记流浪,我要有个安稳的家。
我到过蒙古包、轱辘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可那儿有马头琴悠扬的声音;我到过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原,可那儿天生就是唢呐的故乡……
我闭上眼,试图让自己忘记所有的冷遇。
我依旧在流浪,依旧在忘记,可我踏着犹豫的脚步怯怯走近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人家绕的江南时,我知道一切凝固了,我的脚步像钉住了似的,步履蹒跚。
——节选自2005年陕西考生《二胡·江南》
再看看下面这篇散文的语言: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