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一点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翻译一点通

文言文翻译一点通 文言文翻译要求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句意,又能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和文化常识,比较准确地表述。所以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虚词及特殊句式等是必须要掌握的。但仅仅掌握这些语法知识,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常识。 一、古代汉语修辞常识 古人行文讲究修辞,注重音律,骈句居多,骈散结合,富有美感,如果不了解文言文常用的一些修辞格,仅按字面意思去理解,难免会出现偏误,下面逐一列举。 1.互文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该句实为“将军、壮士百战死,十年归”。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该句中“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该句实为“不以物喜悲,不以己喜悲”。 2.连及 【例】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西鲧禹决渎。(《韩非子·五蠹》) 该句运用了“连及”的修辞手法。被连及的“鲧”只起陪从作用。这里之所以用“连及”修辞,是因为“鲧”与“禹”义类相关(鲧系禹之父),再者“鲧禹”并举,同下文“桀纣”“汤武”“尧舜”等相对称,有音节和谐、词句整饬之效果。 3.合叙 指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它们分开叙述。 【例】(1)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该句就是“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2)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促织》) 该句“官贪吏虐”可调为“官吏贪虐”,译为“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 (3)性行淑均。(《出师表》)该句“淑”与“均”分承并陈述“性”与“行”,应理解成“性淑行均”,译为“性格善良,行为公正”。 4.讳饰 在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用其他字或词来加以回避。 【例】(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 以上三句中的“人”均为“民”。民,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所以用“人”字。 5.婉曲 就是不宜直言,故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 【例】(1)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该句婉指父亲去世。 (2)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 该句婉称母亲改嫁。 (3)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孟子·公孙丑下》) 该句应译为“昨天有国君命令,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其中,“采薪之忧”是生病的婉词,不能直译为“上山去砍柴”。 类似用法的词还有“蒙尘”“填沟壑”“会猎”“山陵崩”“北面而事”“更衣”“以颈血溅大王”等。 6.排比、对偶 这两种修辞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相似,并且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思相关的词。掌握了这一特点,可以凭此推断词义。 【例】(1)高者挂罥长林 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高”“下”,“长”“沉”义相反,“长”为“高”义,“沉”应为“深”义。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畏”“有求”都是动词,“偏爱”“畏惧”“请求”义。 7.借代 【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袁宏道《虎丘记》) ?该句中“乌纱”“皂隶”用了借代修辞,其本体是“官吏”“衙役”。 8.比喻 【例】(1)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该句中“东流水”指像东流水一样。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该句中“斗折蛇行”指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和像蛇爬行一样。 ?二、四字词语构词法 古汉语的构词很讲究词语内部结构的整齐对称,特别是四字词,一般为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的结构相同,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或者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义相同或相反。这在成语中比比皆是,如“名门望族、任重道远、纸短情长、旁征博引、沽名钓誉、言听计从、捉襟见肘、高谈阔论、巧言令色”等。 在古文阅读中重复表意,对举列意更是多不胜举。如“兴师动众”可以从“师”推断“众”的意思是军队;“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可以从“风号雨泣”推断“鸟悲兽骇”同是形容事迹感人。 掌握古汉语的构词组句规律,借助语境,可以推断出词义。如《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理”中“数”与“理”同义。 精品 精品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