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连词“所以”中“以”字的发展及演变摘要: 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的演变经历了较为漫长的时代,先是由名词“所”与动词“以”分别虚化演变成具有指代作用的结构助词“所”和用法灵活的介词“以”,然后“所以”凝固成固定结构,直至发展到现代“所以”不再是介词结构而完全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了。关键词: “以” 动词 介词 语法化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常与“因为”连用。上古和现代的“所以”句式,历经几千年的演变,无论是意义还是功能,都有了很大变化。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先是由名词“所”与动词“以”分别虚化演变成具有指代作用的结构助词“所”和用法灵活的介词“以”,然后“所以”凝固成固定结构。本文主要探索“以”字由动词演变为介词的虚化过程。一、动词一般认为,“以”字最早的意义是一个动词。许慎《说文解字》卷一四下巳部对“以”的解释是:“用也,从反巳,象形。”再参照“以”的古文字象,甲骨文的“”字,似人手提一物,表示向上送缴物品或向祭祀对象供奉物品,引申为“致送”义,表示带来或带去的意思,相当于后代的“贡纳”或“进献”。[1]由此推之,“以”最早应为动词,具有“用、携带、致送”等意义。如“贞:以三十马(骑兵)。允其执羌?”中“以”字由“携带”之义引申为“率领”,动词“以”在句中单独作谓语,很容易将其看作介宾结构作补语。据郭锡良先生统计,在《殷墟甲骨刻辞篆释总集》“以” 字共出现946次,在可以通读的近五百次的用例中,90﹪以上都是单独作谓语的,只有10﹪的用例另有动词。[2]这说明了在甲骨文中含动词“以”的句法结构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的语法化已经开始。二、介词在甲骨文中连动句的出现,也是“以”字虚化为“介词”的一个契机。随着这种语法结构的改变以及动词“以”搭配成分的不断扩展,从而引起了动词“以”在语义、语用上的一系列变化,最终语法化为介词。到了西周,随着“以”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其宾语往往是不能带领的事物,“以”的意义自然虚化,加上“以”字结构有时用在另一动词的后面,也是促使“以”的意义虚化的条件。在这种环境中,动词“以”于是就虚化为介词。春秋战国时期,“以”已完成其虚化过程,更多地用作介词或表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或表方式,可译为“在”。它虽然仍具有动词的某些语法特点,后可带宾语,但它与动词“以”有着本质区别:①介词“以”虽有时可译为“用”,但不表具体动作,已无实际意义。②介词“以”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必须和其宾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③其宾语位置很灵活,可前可后。[3]如:《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据王兴才先生的统计,在先秦作品中“所以”用例,《左传》42次,《吕氏春秋》235次,《荀子》158次,《韩非子》238次等等。[4]由此观之,“所以”这一介词结构自其凝结开始便经常而广泛地运用于先秦及其后的作品之中。三、总结介词“以”的意思虽然多,但是用在介词结构“所以”中的只有两类意思: ①表示原因,译为“因……”[5],例如:《战国策·齐策》:“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②表示凭借,译为“用、拿”,如《左传·僖公三十年》:“以乱易整,不武。”,其中的“以”就是凭借之意。一般来说,介词都要带宾语,宾语又多处于介词之后,但介词“以”的宾语却常出现在其前面,同时还常常省略宾语。由于介词“以”的宾语既可前置又可省略,并且可以用谓词充当,因而它具备进一步虚化为连词的条件。而“以”经常同其他词语组成固定结构,用作修饰成分或连接成分,为虚化代词“所”与介词“以” 组合成为“所以”的介词结构提供了前提和机会。“以”的虚化过程是“所以”变为连词的先声,而由“所”和“以”分别虚化逐渐凝结成介词结构的“所以”演变为因果连词的语法化过程,更有待另行研究,而这将会更有助于我们对汉语的词汇化现象的理解。参考文献:[1]蒋海莉,试析“所以”的词汇化路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2]郭锡良,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8[3]王雅琼 高雪飞,“所以”的演变过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2.6[4]王兴才,“所以”说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0[5]张治,“所以”凝固成词的途径———由介词结构到连词的过程探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辉县市第二高级中学.doc
- 辉渠镇古文化陈列区.doc
- 辉煌共和国读后感.doc
- 辉瑞就业网内容332.docx
- 输液室开展护患沟通情景.doc
- 输血科交接班制度.doc
- 辛夷坞所有作品及其中人物关系.doc
- 辛笛应用钢琴著作.doc
- 辛集市各村名的来历.doc
- 辣椒、番茄类品种知识学习.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最近下载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ocx VIP
- (2025春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pdf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 物业管理服务报价表完整优秀版 .pdf VIP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doc VIP
- 莒县鸿瑞矿业有限公司新型节能环保型石灰窑项目(三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docx VIP
-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df
- ZOOM声乐乐器L-12 快速入门 (Chines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基于单片机的宠物喂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 中小学(三阶魔方的复原)校本教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