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差异.docVIP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差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差异

论《八旗诗话》与《雪桥诗话》审美范畴的差异   摘 要:《八旗诗话》《雪桥诗话》同为八旗诗人所作,虽然其作者法式善、杨钟羲都植根于八旗文化,但二人所处的阶段不同,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他们的审美范畴有同有异:他们都认可真、性情与雅正,但对于清的范畴、诗歌的缘情本质及宗唐祧宋的理解差异较大 关键词:游牧文化;《八旗诗话》;《雪桥诗话》;审美范畴;八旗文化;文学思潮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029-04 《八旗诗话》作者法式善与《雪桥诗话》作者杨钟羲均植根于八旗文化,因而具有相似的审美取向,这也是八旗诗歌植根于八旗文化的根本所决定的。由于两人所处时代和个人审美趋向的差异,表现出对诗歌发展史的描述和诗歌审美特征的表述,有一定的差异性 一、审美取向的趋同性 (一)对于“真”的认同 “真”,即诚。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1]。王夫之提出:“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2]儒家以为真是真实 旗人属于北方游牧、渔猎民族,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质朴、真诚等性格特征。诗歌表达冲口而出,不饰雕琢,如《敕勒歌》。八旗族群继承了这种文化传统,故质朴真诚成为他们的族群性格。直抒胸臆成为他们诗歌的主要特征,也是八旗诗歌的鲜明特征。因而,法式善和杨钟羲均继承了这种讲求真的文化传统,在诗歌审美趋向上都主张真,提倡真的审美风格 范承斌,“邓汉仪称其不烦添脂傅粉,只一味真至,便不可及”[3]。鄂貌图“登眺之什,激昂慷慨,大而非夸,不徒作阔落语,蕴蓄深矣”[4]。鄂貌图创作从登临之景入手,既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兼有含蓄之旨,是其人格真诚的写照 施世纶“少年诸作,清迥拔俗。仕宦后,词高致远,其至者得辋川三昧”[5]。施世纶不同的人生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无论清迥拔俗,还是幽深淡远,都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阅历、性格和思想情怀的真实表现 图?p布字裕轩,“朱石君谓裕轩不求工于诗,顾其胸次素洁,遇境发抒,往往有真意”[6]图?p布即景生情,所体现出来的实际是其胸襟的直接抒发,很鲜明地体现了八旗诗人追求真的典型特征。所谓“真意”,就是讲求真实、真诚,言由衷出,是诗人内心直观的表现 八旗诗人对于真的追求,已经成为群体共识。铁保曾清晰论述如下: 古人之诗……体裁虽殊,性情则一。得其道者,片语只字,亦别具有不可磨灭之气。可以上下百年,纵横万里,非必裁锦为文,敲韵为诗,猥足排倒一世也[7] (二)对性情的认同 性情包括“性”与“情”。西汉时性情开始成为诗学的主张。翼奉说:“诗之为学,性情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8]至刘宋时,刘勰指出:“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9] 赫奕:“诗则自写性情,不以刻划为工,亦有萧?E淡远之致。”[10]法式善认为,赫奕写诗是为了表述其性情,不追求作诗的技艺,但诗体现出萧疏淡远的情致,正是诗人缘情的自觉追求 孙绍?P“其际遇与其性情如绘”[11],法式善认为孙绍?P的诗情和人生遭际完全能够从其诗作中体会出来。诗境的清旷正是其情感的写照 庆兰字似村,“天性恬淡乃尔,耽诗嗜静……诗较杨诚斋阔大,范石湖深至,殆能驱使性灵,而不为性灵所使者”[12]。法式善认为其诗歌创作成功之处在于能够驾驭情感,所谓为情造文者也。所以其天性表现在诗境中,比较“阔大”和“深至” 杨钟羲赞赏佟世思,认为他诗歌性情深厚,并引佟世集《与梅堂遗集》序称他“作诗以性情深厚为本”。杨钟羲概括为“俨若言作诗以性情深厚为本,集中感事怀人之作,缠绵悱恻,具见根性之厚”[13]。杨钟羲评价,对照佟世思《横林雨夜访邵之莱夫子宅四首》之三、之四,可见一斑 法式善也主张“诗缘情”。永年“诗多缘情之作。《闺情》云:莲心抱苦思成藕,梅子舍酸隔影仁。以藕字、仁字谐声借用,殊伤大雅,而言有寄托者,庶几合玉溪微旨”[14] 法式善除主张“诗缘情”外,反对表达直露 “苏良嗣……观其五古,从少陵入手,叙述颇有法度。又工于发端,传播艺林,有以也夫。”[15]法式善不仅主张诗要讲究性情,更注重兴寄,他借助吴伟业评价苏良嗣,认为他“叙述颇有法度”以及“工于发端”。所谓“发端”,即是指诗歌要讲究兴寄,提倡诗歌有所寄托 (三)对于“雅正”的认同 法式善认同并将“雅正”融入到对诗人的评论中。所谓“雅正”,就是指辞雅理正。雅正最早当和《诗经 清人方苞提出“雅洁”的主张,并一度成为官方主导美学思想。这一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并深刻影响了八旗诗人,如塞尔登。他提出:“虽应酬祝嘏之作,名篇络绎,亦足征学士爱士之诚笃。所致诗和乐之音,无取装饰。”[16]此中的“和乐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