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研究.pdf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研究.pdf

下 天 读 社科研究 I N S I G H T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研究 文_王刚 康仙仙 摘要: “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 为了使企业和学校双方的权利、义务得以确 上升,成为学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 立,1969 年德国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在 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也为德国经济 这之后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将职业教育纳入其中,双 早在夏商周时代,工匠们就能创造精美的手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 元制有了法律的依据。此外德国通过扩招将高等教 工艺品,今天我们可以从出土文物中窥见当时手工 就学习引进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笔者通过梳理德 育迅速由精英型教育转变成为了大众型教育。在 业的发达。但是中国手工业技术的传播大多是通过 国、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来明晰“双元制” 80 年代,德国的大学已经分为了两种类型,一种 师徒传承,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现 对中国职业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并进行具体分析。 是以研究为主的大学;另一种则为各类职业、专业 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是从福州船政学堂开始,并大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影响 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院校主要采取 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双元制”培养模式,教授各种实用性知识,培 1、中国职业教育的探索阶段 一、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养职业技术性人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这一阶段大致从 1866 年到 1978 年。1866 年, 1、德国职业教育的萌芽、兴起和建立 成为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亮点,为德国培养了优秀 在沈葆祯的领导下,福州设立马尾船政学堂,后改 十八世纪初,伴随工商业的兴起,德国的教 的技术工人。 名为船政学堂。船政学堂为近代中国海军和工业奠 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为了满足宗教、国家的要求, 2、德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定了基石,从此职业教育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 德国普鲁士最早实行强迫入学制,这使得初等教育 现在,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形式有“单元制” 而在洋务运动之后,职业教育开始蓬勃发展,近代 在德国得到了普及,并发展为后来的义务教育。 也有“双元制”。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其主 教育家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人 [1] 在此基础上,普鲁士部分地区率先建立了实科学 要形式,约占 70%-80%。[2] 在“双元制”职业教 物,他于 1917 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校,同时也创办起一批专科学校,但是成效甚微。 育中,学习者在企业与学校的时间比例一般为 3:2 并出版了职业教育刊物,这既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 到十八世纪中期,化工、钢铁等工业迅速崛起,中 或 4:1。更多的时间在企业中学习,这就不仅避免 思潮的形成,也使职业教育思想广泛传播,同时黄 等教育学校逐渐转变为技术学校。与此同时,实科 了知识与实践的脱节,而且保证了学生有效的理解 炎培建立了许多职业教育学校,培养了大批工业人 中学兴起,这种中学传授机械学、自然知识和手工 理论知识。企业在此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发放生活 才,使得这一时期成为新中国成立前职业教育发展 工艺,实际上已经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到十九世 津贴、办理社会保险,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而且 的最高峰。而在此之后,由于内战等原因,职业教 纪中期,德国经济开始腾飞,工业企业对员工的要 要为教师提供工资、提供培训设备和购买教材,可 育陷入沉寂。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急需手工业人才,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