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文化建绿演示文稿3.ppt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文化建绿演示文稿3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绿化模式研究 ——以江阴“文化建绿”项目为例 1.1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绿化模式研究的背景 1.1.1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绿化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总体趋势 1999年国际建协第20届建筑师大会通过的《北京宪章》提出:“新世纪的城市将走向建筑、地景、城市规划三者的融合”,并预言:“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和乡土建筑的现代化将殊途同归,而现代城市将更为讲求整体的环境艺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开始提倡城市文化研究应落实到区域,回归到区域,并在区域文化中实现整合。不应单纯地就城市论城市,尤其是作为城市主要网络的城市街道景观,应把每个城市特定的历史文化赖以存在的地域空间上升到应有的地位。这些主张强调的是把握城市文化在空间发展上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而现实情况是:城市建设现象趋同,大有“千城市一面”之势,景观建设缺乏民族性、地方性和传统性。 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绿化模式的研究,国内外都处于并不完善却又日益关注的状态。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多领域,都对“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绿化模式研究”的问题做出了极大的关注,尤其是欧洲城市中对城市公共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某种意义上使其每个城市都着力地表现和张扬了自己城市独特的人文气息和城市文化精神与个性。其研究的基础往往是在先前的对于城市街景与公共艺术、城市雕塑的相关理论之上,扩充更多的景观和城市设计的内容。但是,对于“城市街景绿化与文化相融性的研究”的完整理论构架体系尚未存在统一、公认的认识和理解。而在国内,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更是显得十分匮乏,成型的理论体系属于空白状态。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国内外陆续出现对于城市开放性空间景观、城市公共雕塑、城市街头公共绿地小品创意的探讨和研究运用,这对现今“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绿化模式”的研究分析奠定了一定的理论背景和基础。具体的内容、观点和著作,将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作详细的回顾和阐述。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大方面内容。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对于人们景观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通过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于物化了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上引起反应:心旷神怡、触景生情、心驰神往。[1]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中,现代派以及后现代主义艺术向人们展示出五光十色的精神世界,那么在进入知识经济的今天,作为景观设计师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事物所发生的变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国家,拥有浓厚人文渊源的城市,思考自身的变革和现代化问题显得尤显重要,景观文化也不例外。 尤其是近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⑴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⑵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⑶行为方式的现代化; ⑷思维方式的变化; ⑸情感方式的现代化。 地方性景观规划设计(region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又可称之为乡土景观规划设计:传统与现代、时代性与民族性,一直是困扰中国景观界及建筑界的一大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地理环境的地方性;经济技术发展的地方性;社会文化的地方性。因而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着眼于世界思考,着眼于地区行动(thinking globally, acting locally)。[2] 绪 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结构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1.1.2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街道绿化模式的研究的提出 城市景观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它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道德观及审美观,便有什么样的城市景观。近十几年来的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环境恶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人口的急速膨胀,导致城市环境急剧恶化,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公共设施都严重不足。摧枯拉朽般的开发建设已使原本无数人性化的城市生活空间被宽大笔直的“景观大道”和无数高楼大厦所湮没。 中国的每一座城市不论是经营者,还是管理者,除了注重营利外,都不关心城市街道的环境质量,更不用说是具有城市文化底蕴的人文环境质量。在街道上除了拥挤的人群外,就是两侧的广告牌,电线杆、配电箱以及各类管线的和城市配套设施无一例外的随意地排放在城市街道视觉焦点上,缺少美化环境的设施和赏心悦目的文化景观。其中主要问题在于: ①城市街道建筑风格不统一,临街店面装饰俗气,缺乏文化品位,反映不出时代气息,没有文化内涵,顾客心理很难形成城市街道特有的环境印象。同时街道的城市公共家具和环境小品设施种类、分布都不合理,缺乏整体设计。 ②缺少人性化的休息场所。往往是只有一块空荡荡的铺装地,作为停车用,其它设施则少得可怜,更加找不到休息的树下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