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旅蒙晋商经商之道
清代旅蒙晋商的经商之道 摘 要:旅蒙商人兴盛于清代初期,鸦片战争之后便失去“黄金时代”。在这一百多年间,旅蒙商人的足迹遍布大漠南北,他们勤俭、诚信,秉承了晋商的“经商精神”的精神。本文从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角度对旅蒙商人进行研究,阐述了旅蒙商人的经商之道以及分析了旅蒙商人经商之道的成因
关键词:旅蒙晋商;经营之道; 清代
旅蒙商人崛起于清代初期,是指在蒙古地区从事边疆民族贸易的商人、商号的总称。旅蒙商大部分是晋商,所以又称为旅蒙晋商。清嘉道时期国力开始衰微,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化,蒙古地区逐渐变成沙俄的势力范围之后,大批旅蒙商人及商号便失去了“黄金时代”,开始衰落。旅蒙商人经历了有清一代一百五十多年的繁荣时期,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
晋是山西省的简称,清代山西省的地理位置与今天的基本相同,只多包括了内蒙古的土默特地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除汾河流域土地肥沃外,其余地区地表沟壑纵横。由于自然条件差,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为谋生计,人们不得不经营四方。晋人经商,历史悠久。有的学者认为,“贾”出于“?W”,“?W”即指河东解州池盐。中国商业的起源,同盐有着密切关系
晋商经营活动范围极广,其中有一部分商人北出塞外,或走西口,在漠南、漠北等地区经商成为旅蒙商人,主要销售商品以砖茶、布帛、烧酒、烟糖、挂面等,这些是每个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另外还做穿戴服饰用品、饮食茶点用品、生产工具用品、家具器皿用品、装饰头戴用品、宗教祭祀用品。旅蒙商人在商业营运中,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1、自主创业
大批晋商初到蒙古地区后,人生地不熟,为了生存则必须有自己的一片生存空间,才能立足于蒙古,如大盛魁商号创始人的王相卿。王相卿,绰号王二疤子,山西太谷武家堡人,在康熙初年与张杰、史大学同在将军费扬古的部队中做军厨、服杂役……三人后来创办大盛魁商号,王任经理(掌柜)。经过历代发展,资本近万万两。牛帮良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山西定襄人。牛帮良在光绪六年(1867年)走西口到包头明远堂皮毛店做学徒。后来他邀请萨拉齐人邱才进、山西代县人李学庆组建广恒西商号,自己充当牙记人,经营皮毛业……光绪二十六年,牛帮良改任广恒西经理,他效法洋商经营办法分坐地经营和产地设庄两种经营形式,生意越做越火。最盛时每日成交额竟占到全包头商家营业额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每年佣金收入达六万两以上
2、乐善好施,勤俭为本
山西省恶略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旅蒙晋商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俭乐善好施的性格,他们来到蒙古后不改本色。徐吉升,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卒于宣统三年(1911年),山西偏关城关人。徐吉升自幼家贫,但从小在父亲指导下,攻读四书五经,破晓孔孟礼仪和为人处世之道,17岁到归化城,后来被元盛德商号接收……后来去了元盛德在后营。他对有病求药者,不分贫困无偿奉送,有求必应,受到乡亲们的广泛赞誉,成为城内有名的富户,他为人心地善良,仗义疏财,给子孙留下格言:“练达人情皆学问,揣摸世道即经纶”。李召柱,生于同治二年(1863年),山西河曲县桑林坡人。李召柱自幼家贫,因荒年恶月,背井离乡。后来定居刘家窑村的李家,辛勤劳动、艰苦创业……后来在托克托城市开设六陈行崇德泉。崇德泉商行三进大院,加工出售米面、油、酒。铺面规模可观,买卖兴隆。李召柱虽然家业鼎盛,但不忘出口时的苦楚,不忘在口外创业的艰难,仍旧粗茶淡饭,勤俭持家,并且教育子孙勤劳节俭,常常让子孙到地里劳动,体验生活,使他们知道盘中餐来之不易。在经商活动中乐善好施有利于取得政府对其好感还可以收买民心
3、薄利多销
“欲长前,取下谷”早在战国时期,白圭就懂这个道理,在商业活动中薄利多销,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旅蒙商人对此相当熟悉,在与蒙民中经常运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汉族过春节时,蒙古人亦过“白节”。旅蒙商号大盛魁知到蒙古人过节时喜欢吃饺子,但他们不会自己制做饺子。于是每年到了冬至以后,就用白面和羊肉馅加工大量饺子,冷冻储藏,在临近春节时,便运往蒙古人居住的屯营地供应节日商品。总之,大盛魁的经营思想是,不论价值高低,只要蒙古人所需要的商品,他们就尽量去生产和经营。因此,蒙古人形容大盛魁经营商品齐全为:“上至绸缎,下至葱蒜”无所不有。经营中获取利润,不贪高,而图多。看起来做小生意获利微薄,实际上营业面很广,担风险小,反而获利丰厚,达到薄利多营的目标
4、流动销售,灵活多样
旅蒙商经营要熟悉蒙古人性格和游牧业生产特点。各大旅蒙商号都派遣“出拨子”的流动商人,随着蒙古人游牧季节性的移营转换牧场,走屯串包,时而定点扎帐,时而流动销售,经营灵活多变。蒙古游牧民族选购商品时只考虑能够满足其消费需求为目的,不擅长数字计算。因此他们与旅蒙商人做生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