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doc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摘 要:文章从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培养的意义与迫切性出发,构建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加强野生动物疫病人才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野生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疫病监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1-0077-02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而野生动物则是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中最活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野生动物保护是构成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生态环境基础,只有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才能改善和稳定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野生动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退化、破碎化或岛屿化日趋严重,致使许多野生动物种类已经或正在处于严重濒危状态[1]。而新近一些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发生,也已经威胁到了某些野生动物的种群安全[2] 2000年初 SARS(非典型肺炎)在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爆发性流行,造成近千人死亡,其病原体最大的可能是来自野生动物。实际上野生动物是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长期流行的带毒(菌)宿主,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来源。野生动物携带某些病菌,其本身并不患病,因而野生动物被许多学者称为新发传染病的“储存库”,野生动物疾病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4] 与家畜、家禽相比,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多样、生活状态不同、生活环境复杂,其疫病种类、病原特点以及传播方式和机制的复杂度远远超乎现今所了解的程度,其防控对策也因为这些复杂性和未知性而有别于家畜家禽和人类疫病的防控。中国是生态、生物多样性大国,无论是在野外种群的疫病监测,还是圈养动物的疫病防控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尤其对野生动物生物学、生态学的背景要求较高,因此迫切需要建设一支专门针对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专业人才队伍 一、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对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的迫切需求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350处国家级、768处省级和1500多处地县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站,布设了监测点和巡查路线近万处。2012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局颁布实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准备筹建约1000个第二批国家级监测站,在疫病的防控中,野外的疫源疫病的监测防控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监测体系需要大量既懂动物医学知识,又熟悉野生动物自身特性的专业人才。由于缺少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平台,所以在实际的监测队伍中少有专门的野生动物医学人才,高层次人才就更加稀缺。相关技术依托单位主要以家畜家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野生动物医学研究较少,因此从国家战略上迫切需要培养出一支专门从事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野生动物饲养与繁育行业对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的迫切需求 野生动物饲养、繁育行业主要包括动物园行业、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以养殖和商业化利用为主的野生动物产业 动物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专类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场所,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中心任务是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保护和利用好各类动物园,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各类动物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综合功能日益完善。然而随着人工饲养种群密度加大,野生动物近亲繁殖的出现,一些疾病也伴随发生,由于野生动物本身的特殊性,这需要从事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专门人才来解决预防和治疗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野生动物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从传统的鹿类和毛皮动物扩展到蛇类、雁鸭类、鳄鱼、黑熊、龟鳖类、实验灵长类、果子狸、麝类等100多种动物,到2012年,全国有各类规模化养殖场32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值20多亿元。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专门人才 二、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了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和人才规格、培养方案、培养方法及途径、培养结果及反馈调整机制等。野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在传统兽医学专业的基础上, 培养野生动物疫病防治需要的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人才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才需要结合兽医学和野生动物保护学两个专业体系的知识进行培养,需要建立跨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培养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