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弓镇山歌光碟传播现象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弓镇山歌光碟传播现象探析

阿弓镇山歌光碟的传播现象分析   富的民间歌曲正在如水土流失般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民歌的研究者和民歌的实践者们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民歌传承路径。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歌是阿弓镇各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田间山野,随处可听到悠扬的山歌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通讯等条件的改善,阿弓镇田间山野中的山歌声渐行渐远,大有绝响之势。进入21世纪后,山歌光碟取代山歌在阿弓镇各族人民的村寨中响起,这是阿弓镇山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新的延续方式。本文对阿弓镇山歌光碟产生、发展及繁荣的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希望从中寻找到阿弓镇山歌变迁的轨迹,为民间歌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阿弓镇及阿弓镇山歌简介 阿弓镇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南部,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居住有汉、苗、彝、仡佬、布依、回、白等民族,总人口28514人,其中,汉族13193人,占总人口数的46%;少数民族15321人,占总人口数的54%。阿弓镇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最高海拔2262米,最低海拔1319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当地土地贫瘠,广种薄收,贫穷是当地一大普遍现象。近年来,农民外出打工现象日趋高涨,青壮年外出打工的比例占80%以上 阿弓镇距织金县城54公里,距毗邻的六枝特区和普定县城也都在50公里以上,由于山高路险,交通闭塞,加上经济贫困,住户相对稀少和分散,无法负担高额的演出费用和提供接待场所,绝大部分村民一辈子也没能看上一次文艺演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山歌是当地村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砍柴、放牧、割草、打猪草、犁地、耙田、赶场、跳花坡、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等等,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只要身在野外,山歌便会脱口而出 由于阿弓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民族结构,使得阿弓镇的山歌不仅兼具织金、六枝和普定山歌的特性,还兼具苗族、彝族、仡佬族、布依族、穿青人等民族山歌的音韵,从而独树一帜。每年的春节、谷花节、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等节日,阿弓镇的海步坡、大洞口、公鸡山、大桥边、河尾巴等地 都会聚集来自周边的各民族歌手 二、阿弓镇山歌的光碟现象 从20世纪80年代起,各种小商品经营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在阿弓镇各集市和各村寨兴起,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电视机、影碟机等家用电器也随之进入了千家万户。昔日山野里喧嚣的山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风靡于城市的流行歌曲光碟。这一时期,拥有电视机、影碟机是当地村民最主要的精神追求,唱卡拉OK成了当地村民的一种时尚 流行歌曲光碟在20世纪末,突然间改变了阿弓镇村民们千百年来传统的精神文化生活,面对生活的巨变,广大的中老年村民既兴奋又惶恐。他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山野传统文化,听的是山歌,唱的是山歌。他们也想如年轻人一样进入流行歌曲世界,但无论多么努力,一支脚坚定地站立在传统山歌这座山顶上,另一支脚却怎么也踩不着流行歌曲那座山。整天被不熟悉的流行歌曲“困扰”,对于这部分中老年人来说是无比痛苦的。这个人群也为阿弓镇山歌光碟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起初,部分中老年村民利用废弃的流行歌曲磁带录制山歌,自娱自乐。随后有人将录制的山歌磁带拿出销售,最终,这种二次录制的山歌磁带从农民个人的行为发展成为一些商贩进行集中生产、面向村民销售的集体行为。随着录音录像技术的逐渐平民化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VCD、DVD光碟凭借着其音像结合的优势渐渐取代了录音磁带的地位,成为阿弓镇山歌新的传播景象。阿弓镇山歌光碟的生产是民间自发的行为,体现出民间音乐自娱自乐的需求动机,演员为普通村民,受众是广大中老年村民,音乐较为强调歌词的变化,对曲调的要求不高。通过笔者的调查所知,阿弓镇山歌光碟不仅受本镇村民的欢迎,而且还很受周边各县、各乡镇农民的喜爱 三、阿弓镇山歌光碟的传播现象分析 笔者于2012年12月对阿弓镇上寨村、下寨村、屯上村、嘎单村、乐丰村(歪梳苗村寨)、以麦村,2013年1月对阿弓镇吹聋村、依聋村、化董村(长角苗村寨)、官寨村(歪梳苗村寨)、尚寨村、狗场村、长地村(长角苗村寨),2013年2月对吊井村、大桥村、大田村、联合村、金鱼村等地的受众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以下列举笔者的部分入户调查资料: 被访者一:周家福,女,79岁,穿青人,家住上寨村,不识字,务农。家中共有山歌光碟16张,其中谷花节山歌(汉族)5张,公鸡山山歌(汉族)4张,海布坡山歌(汉族)2张,安顺山歌(汉族)2张,水城山歌(汉族)1张,云南山歌剧2张 被访者二:张世民,男,76岁,彝族,家住上寨村,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务农。家中共有山歌光碟14张,其中谷花节山歌(汉族)2张,公鸡山山歌(汉族)2张,海布坡山歌(汉族)2张,安顺紫云山歌(汉族)1张,水城山歌(汉族)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