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对象福利依赖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pdf

城市低保对象福利依赖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低保对象福利依赖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pdf

��������������������������������������� ����� 城市低保对象福利依赖问题的实证研究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分析 李 威 毕向阳 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数据进行量 化分析,探究城市低保对象是否存在“福利依赖”问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低保对象就业惰性与家庭残疾人数、 家庭人均收入、家庭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劳动能力人数和地区类型等因素有显著关系;通过对城市低保对象和非低保对 象的匹配分析,发现低保制度对城市居民就业惰性的平均处理效应不显著,即低保对象不存在就业惰性。 福利依赖;城市低保制度;就业倾向;倾向得分匹配法 a 根据 2015 年 6 月的官方统计,我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 996 万余户、1798 万余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低保对 a 象占低保总数的 38%。 现代社会救助制度是一项保障公民生活权利的社会制度,本来不应该和工作责任制 相联系。但是随着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逐渐成为低保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开始从工作伦理出发, 质疑城市低保制度可能导致福利依赖问题。 关于“福利依赖”及其对就业的负面影响的讨论,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就已有大量相关研究论述。国内 学者则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对“福利依赖”问题有所关注,其相关研究主要呈现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 低保救助对就业十分不利,已造成福利依赖的社会问题,或者至少认为由于中国城市低保制度自身设计等原 因导致了一种与西方有本质区别的中国式“福利依赖”;另一种观点是认为中国低保制度不存在福利依赖问题。 可见,就中国的低保救助是否导致福利依赖这一问题,国内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定论。基于此,本文以 城市低保对象就业行为做为切入点,通过对 2012、2013 年“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 的数据进行量化研究,探讨如下几个问题:哪些因素影响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的就业行为?低保是否阻碍 b 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导致“福利依赖”问题? � 本研究来自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委托郭伟和教授主持的“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1071- 数据分析专题研究。 李威,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2013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毕向阳,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北京,100088) a根据民政部网站相关统计资料计算 [( 登记失业人数+未登记失业人数 )/ 低保总人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5 年 2 季度全 国县以上城市低保情况》,/www/201508/ 20150805160145959.htm,2015-08-05。 17 对于“福利依赖”问题研究,国外学者已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而国内学术界目前还缺乏系 统权威的研究,并且对于我国是否出现福利依赖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 “” a 关于什么是“福利依赖”,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且共同认可的定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福利依赖的理解 主要有两种:一是从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