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罗振玉的图书编撰思想及现代价值——以文字学著述为考察中心.pdf
第34卷 第1期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4 No.1
2017年2月 JournalofJiangh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Feb.2017
论罗振玉的图书编撰思想及现代价值
——以文字学著述为考察中心
吴 慧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摘要:作为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罗振玉不仅博学多识,著作等身,而且在保存传承古代文物、编撰图书等方面
亦罕有其匹。他倾一己之力广泛搜集各类资料,并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著录,为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珍贵资料的
保存与传布,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体现了“传古备佚”的编撰旨趣、“兴学致用”的编撰原则、“类次编排”的编撰方法
和“精益求精”的编撰风格。
关键词:编撰思想;传古备佚;兴学致用;类次编排;精益求精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915(2017)01-0098-05
DOI:10.16387/ki.42-1867/c.2017.01.015
罗振玉(1866—1940),字叔蕴、叔言,又称永乡 然其所处之时代社会动荡,沉埋千年的古器物大量
人、仇亭老民,初号雪堂,晚年清废帝溥仪赠书“贞 出土即展转流徙,或载归异域,或藏之不传,惨遭损
心古松”匾额,因号贞松老人。历仕学部参议、京师 毁流失。罗氏深感古器物流失之痛、秘藏之憾,意
大学堂农科监督、南书房行走等官职。罗氏一生殚 识到整理著录、编撰出版才是唯一可行、最为有效
力治学,在甲骨、金石、目录、校勘、考据、教育及农 的保护和传播方法。他在为所编印的文物所做的
学等诸多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保存传承古代文 序跋中反复强调了这种苦心:“今幸山川效灵,三千
物、编撰图书等方面亦罕有其匹。近些年来对他的 年而一泄其秘,且适当我之生,则所以谋流传而攸
相关研究已不少,然对其图书编撰上所取得的成就 远之者,我之责也夫。于是尽墨刘氏所藏千余,为
及其编撰思想,学界尚认识不足,有待进一步挖掘 编印之。……不汲汲搜求,则出土之日即澌灭之
和整理。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其文字学著述,分析其 期。”他担心沉埋千年的古器物“设若一旦损坏,学
编撰思想。 [2]125
者不得依凭焉” ,认为自己生逢其时,传古当义
无反顾。“今出土古物诚众矣,使无学者为之录述,
一、编撰旨趣:传古备佚
则今日之出为虚出,且澌灭随之。又尝念古人不能
罗振玉自幼嗜古,亦从小就立下了传古之志。 见而我所见,而古人所见,至今日散佚转徙之余,我
尝曰:“不佞夙抱传古之志,凡古人著录未刊者及旧 之所不得见者亦多矣,即出于我之同时,而好事家
刊罕传者,尝欲鸠合同志,创流通古书之会,以刊传 之秘藏与夫舶载以航海外者,又不知几许,凡是者,
[1]3 [2]124
之。” 他对古籍古器的搜集、刊布与研究都有重大 虽未即澌灭,亦与澌灭等耳,念之滋惧” 。这些
贡献,尤其是搜集、刊布愿心之大、范围之广、规矩 话语真实地表达了他对古器物澌灭的担忧和加紧
之严、计划之周,深为学人称道,被誉为“传古第一 出版使之流传的紧迫感,也体现了他的传古备佚
人”。 思想。
1901年,罗振玉在上海初次见到甲骨,在诧为 众所周知,古器物比古籍更易散佚失传,因为
奇宝之余,就决心肩起搜集抢救、保存流传之责。 后者总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