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师范生的实践智慧及生成
师范生的实践智慧及生成
王义全(
(平顶山学院 平顶山 河南 467000)
摘要:师范生的实践智慧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统一的理性的实践品格。具体表现在根据不同的教育情境灵活预设教学方案的能力、对生成性问题采取合适应对方式的能力和通过反思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能力三个方面。具有动态生成性、内隐性、个体独特性和超越性等特征。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教育实践的感知——个人教育理论的形成——实践智慧的形成”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论引领是实践智慧生成的前提条件、同伴互助是实践智慧生成的必要条件、实践反思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关键。
关键词:师范生;实践智慧;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生成
Generating of Normal Student’s Practical Wisdom
Wang Yiquan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Henan 467002)
Abstract : The normal student’s practical wisdom is the rational practical character and morals which unioniz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t often appears as the ability to design a flexible teaching plan, take appropriate action and meditate to excellence in idiographic and complicated condition. The normal student’s practical wisdom which 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explicability ,dynamic formation, uniqueness and surpassing generates following a process from learning and practice to personal theory,and then to practical wisdom.There are some necessary qualification such as learning theory, help from accompanier and meditating in the process.
Keywords: normal students, practical wisdom, educational theory,educational practice,generate
用人单位经常抱怨师范生掌握很多理论而实践能力不足,师范生又抱怨在学校学的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其实,教育教学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理论的指导,但仅有理论仍然是不够的,教学既是人为的,又是为人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具有多种动力的复杂过程,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更需要实践智慧。
一、师范生实践智慧的内涵
“实践智慧”是远在公元前300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哲学概念,他没有给实践智慧定义,但是在《尼各马可伦理学》描述了实践智慧的特征:“其研讨的对象是可改变的事物;其本质是一种不同于生产或制作的践行;实践智慧的践行本身就是目的,也就是使人趋善避恶;实践智慧考虑的乃是对人的整个生活有益的事;实践智慧不只是对普遍事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特殊事物的知识,并且经验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1]实践智慧就是实践领域的智慧,既不同于理论领域的理论智慧,也不同于制作领域的技艺,它强调了实践智慧本质是与实际行动相联系的践行,即人类自身的行为,它关心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因而是向“善”的。“善”有两层意义,一种是“善”与“恶”相对,另一种指“善”是一种适度,一种中庸之道,即在各种情况下,能够在过与不及之间恰如其分地行动。[2]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种普遍的必然的原则可供直接现成地应用,而只能靠行动者对于具体情况的把握。
在我国教育理论中经常交替使用“教师智慧”、“教学智慧”、“实践智慧”等名词。有学者认为教学智慧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学情景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3]有学者认为教师智慧是“教师基于自己独特的个性,并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的批判性认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学者将教师的实践智慧定义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5]综合各家的观点,基本都强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