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走于行政与民事间司法权衡
游走于行政与民事间的司法权衡 摘要 和谐司法理念的提出,回应的正是现实需求与司法发展规律的优先选择,体现了新时期人民司法工作的重要特征。在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有相当部分案件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缘由并非单纯对行政行为不服,而是对先前的民事纠纷或者民事诉讼中涉及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无法厘清。对于这部分的行政行为,案件当事人只能被迫先放下民事争端,转而启动行政诉讼,向“公家讨个公道”才能继续解决先前的民事纠纷,增加工作量和审理难度,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 和谐司法 “行附民” 司法权衡
作者简介:黄频,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法院
一、问题之提出:现实之困境与法律之困惑
(一)纷繁复杂的交叉类型
行政、民事案件依照各自的管辖,依照各自不同的诉讼程序解决不同性质的争议,通常情况下,相对独立,互不关联。但基于行政管理领域的广泛性,以及行政行为所具有的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使得许多行政行为成为确定民事主体身份以及权利义务关系的客观表现和重要证据,同时大量的行政行为本身也涵盖着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
1.主体资格类型交叉。行政机关对民事主体资格、身份、能力所作的行政确认等合法性提出异议并提起行政诉讼,其诉讼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登记被撤销,如果先行存在民事诉讼,则民事诉讼因诉讼的主体资格无法确定而难以进行。此类型案件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主体作出的设立、注销、变更登记,以及婚姻登记机关对民事主体作出的结婚、离婚登记
2.证据类型交叉。行政机关对民事主体权利与法律关系所作出的行政确认,是民事主体在社会生活中证明权利属性和法律事实的重要证据。该行政行为所具有对社会生活事实形成规制的公定力,在民事、刑事法领域的证据类型中具有优于其他证据的规制力。往往能够作为能够预决案件结果的证据被优先采用。此类案件最突出的是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颁发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商品房预售登记以及相应的抵押登记,再者如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工商管理部门对侵犯商标权认定以及公安做出的治安行政处罚等
3.侵权责任类型交叉。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行为,通常会出现行政侵权赔偿责任和民事侵权赔偿责任。不作为责任的分担,直接影响民事侵权赔偿数额的认定
(二)浅尝辄止的司法解释
《刑事诉讼法》建立了刑事附带民事制度,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但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而且司法解释中语焉不详,仅在一些司法解释中对此有所涉及,但也仅是浅尝辄止,触及皮毛而已:
最显著和最接近于确定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l条规定:“被告对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民事争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但遗憾的是一定审理,并没有表示审理的先后之分,对具体程序的运作也没有做出更加详尽的规定
此外,与此相关的条文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1条第6项规定:“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者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的,应中止诉讼”;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二、基础之构筑:必要性理性思辨与域外经验借鉴
(一)裁判的冲突
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可以通俗地表述为对司法、对诉讼程序和对裁判的统一规定。司法裁判的最终性、惟一性是司法权威的重要体现。在司法实践中,虽然每一个法院的生效判决都具有同样的效力,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仍然经常有所发生。对于当事人而言的权威性,由于司法本质而产生,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具有同样的强制性,一案两判,或者说就一个案件事实提出来两种完全不同的审判方案,做出两种不同的审判判决,不但有损于我国的司法尊严,更不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很大的弊端
(二)诉讼成本的增加
和谐的司法运作流程是所有法院工作者所希望看到的。但是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分离的审理模式对于每一个当事人都像一场疲倦的“诉讼马拉松”。针对如上房产登记类的行政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90%涉及产权登记的行政诉讼案件均属于行政与民事交叉案件。当事人为了解决民事权益之争,不得不对相对强势的行政机关提起一个行政诉讼,两个诉讼实际上是一个诉讼。而正是由于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之间缺乏相应的衔接协调机制,使得先提起民事诉讼还是先提起行政诉讼成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关系。民事诉讼案件与行政诉讼案件以先取得结果的一方为基础,或者互为基础。以一个民事案件审理期限为三个月,以一个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期限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谈艺术策划中色彩作用.doc
- 浅谈英汉委婉语交际功能.doc
- 浅谈英译汉中英汉词性转换.doc
- 浅谈英语单词词性应用与教学.doc
- 浅谈英语报刊新闻标题语法特征.doc
- 浅谈英语学习兴趣培养.doc
- 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doc
- 浅谈英语教学中例句选择原则.doc
- 浅谈英语教学中社会文化因素.doc
-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