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1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阴阳五行学说 经络学说 脏腑学说 15.1.1 基本特点 整体观 人本身 形体—五脏(六腑)—精神 生理、病理的基础 以经络沟通和联系 人与自然 人体生理、病理与四季、 昼夜、地理、居处等相应 辩证论治 辩证根据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病 史等资料,在中医理论体系下运用 辩证纲领,根据它们的内在联系, 分析综合归纳证的过程。 论治辩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证,施用不 同治法、选择适当方药对疾病具体 治疗过程。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15.1.2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是相互关联事物或现象的相对属 性,或同一事物本身对立统一的 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阴阳学说:用阴阳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统 一双方,解释事物发生、发展及 变化的哲学理论。 阴阳的特性 阳 事物动态、活跃、刚强等面的属性。 阴 事物静态、沉寂、柔和等面的属性。 五脏及功能 心 主血脉、其华在面,主神、其志 在喜,开窍于舌,其液在汗。 肝 藏血,主疏泻,开窍于目、其液 在泪,主、筋,其华在爪。 脾 主运化,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 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肺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开窍于鼻、喉为门户, 外合皮毛。 肾 藏精、主生殖、生长发育、壮、 老、已,主骨、生髓、通于脑, 主水, 主纳气,其华在发、 开窍于耳和前后两阴,司二便。 四诊的意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局部与全身相互影响,外在的局部征象反映内在的病理变化,通过四诊可以收集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症状、体征,为了解病因、病位、病性,即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应用四诊要求“四诊合参”。 望舌质 色 淡 虚证(气、血、阳) 寒证 红 热证(虚实里热) 绛 热盛(邪热) 瘀斑 瘀血蓄积 青紫 热极、阴寒、淤 形 老、嫩、胖、瘦、裂刺 态 萎软、僵硬、震颤、歪斜、短缩、弄舌 15.2.2 八纲 表里 寒热 虚实 阴阳 15.3 中药学基础知识 四气学说 五味学说 用药禁忌 给药途径 煎煮法 服药法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元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酸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 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服药饮食禁忌 一般:1生冷 2不易消化 3粘腻 4刺激 病情:热病禁忌辛、油炸 寒病禁忌生凉 胸痹禁忌肥肉、脂肪、内脏、烟酒 阳亢禁忌辛热助阳品 脾胃虚弱禁忌炸、腻、冷、硬、不 易消化品 肿疡皮肤病禁忌腥及刺激品 15.3.4 给药途径 传统 口服、皮肤、 其他 吸入、舌下、黏膜表面、直肠 注射 皮下、肌内、穴位、静脉 15.3.5 煎煮法 器具 主用陶瓷器 其次搪瓷、不锈钢器皿 方法 水淹药2 cm,冷水浸泡20-30分钟 先武火20-30 min 后文火10-15 min 一剂2-3煎 依据药物采用合适煎法 15.3.6 服药法 时间 根据胃肠、病情、药物特性 多少 一剂2-3次/日,病急频服 冷热 温服 特殊:热服—发表、寒证 冷服—热证或真寒假热 相兼、夹杂、转化、假象 温清消补等法 依寒热虚实脏腑不同而不一 起缓程长 脏腑、气血、骨髓及体内经络病变的总称 病位深、病情重 里 “汗” 恶寒、发热、头痛、苔薄、脉浮 起急程短 体表皮毛、经络受邪,病轻 病位浅 病情轻 表 治法 症状 特点 表里证 概念 含义 证 表里辨证 热者 寒之 热、红、浊、数、干、乱 外感热邪或它邪化热,或阴虚生内热机能亢进所致疾病 热 寒者 热之 冷、白、清、润、迟 (伴痛) 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阴气过盛机能下降的病证 代表病邪性质阳气阴液盈亏 寒 治法 症状特点 证的概念 概念 辩证 寒热辨证 舌红苔黄腻厚 脉有力 舌淡苔白或少苔 脉无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